">
夏日的晨光穿透四峰山的薄霧,撒在汀祖鎮華伍村新建的陸峰寨觀景臺上?!皻w鄉人”謝加華在華兆山莊擦拭桌椅,準備迎接當天的游客。
“10年前打工1年掙3萬,現在家門口就能賺10萬!”他指著門前蜿蜒的登山步道笑道,這條由村民義務投工修建的道路,承載著日均500人次的游客量,依山傍水的好“村”光正申報國家3A級景區。
山腳下的公示欄前,幾位老人仔細查看上月村集體收支。“現在村務欄比天氣預報還搶眼哩!”村民謝學江撫著欄板感慨,去年他主動切掉了自家門前水泥地擴建防火通道。
2019年,“湖北省延安精神進農村教育基地”在華伍村掛牌,華伍村成為省級紅色教育基地。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份,無論是延安精神,還是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都是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這個省級貧困村將其紅色基因化為行動動能,村民從圍觀者變身建設者,實現華麗轉型,是紅色精神在鄂東大地深度交融、生動實踐的華章。
游客在四峰山滑翔傘基地體驗飛行的感覺(資料圖片)。全媒體記者胡戰軍攝
紅色鑄魂:從“等靠要”到“我要干”——田間地頭的思想嬗變
2016年春,時任駐村第一書記程友林踏入華伍村黨支部會議室時,裂了縫的會議桌積著灰,32名黨員常年缺席過半?!爸Р窟B議事的地方都沒有,談何帶領群眾?”市委組織部的幫扶第一刀,直指思想桎梏。
將“建強支部”作為幫扶首要任務,10年間,市委組織部累計選派6名第一書記駐村,推動組織生活規范化、制度落地,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每月主題黨日結合農時開展“田間黨課”。
2018年,時任村黨支部書記謝學中隨市委組織部赴浙江湖州學習“兩山”理論。歸來后便在田埂上開起“流動黨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四峰山的好山水就長不出金子?”這聲追問,激蕩著華伍村民敢闖敢試、勇闖新路的決心。
思想破冰激活一池春水。在推行黨員“三三制”積分考核后,馬家灣黨員老馬率先掄起鐵錘砸向自家違建棚屋,帶動5戶村民自發清理雜物。每月“板凳會”漸成風尚,村民共議出18件實事解決方案。最震撼的是:修建登山步道時,20多名黨員組成先鋒隊,百余名村民自帶干糧接力施工,展現出抗洪精神般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硬是省下30萬元工程款。
“黨員參會率從50%到90%,這就是覺醒的力量!”村黨支部副書記董雪姣翻著黨員大會記錄本說。這股力量,正是大別山精神中“堅守信念、勇當前鋒”的生動寫照。
產業振興:從“一窮二白”到綠色發展——自強不息鑄就綠色豐碑
晴日里,一個個滑翔傘掠過489.5米的鄂州之巔,我們看見山村突圍的綠色宣言。
在四峰山北麓,村民謝社明正彎腰收割艾草。3年前他還在為治病債務發愁,如今在中藥材基地務工,日薪百元還清欠款。“只要勤快肯干,就窮不了!”他抹汗笑著。這一株株香草,正帶動50戶村民年均增收1.2萬元。這份自力更生、擺脫貧困的堅韌,閃爍著大別山精神的底色。
荒山正成“金山”:620畝油菜花海春涌金浪,300畝瓜果園四季飄香,440畝中草藥園點綠成金。更大的手筆在2022年落子——引入市場主體湖北棲客旅游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四峰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盤活村內閑置資源,發展滑翔傘、熱氣球、露營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八大產業,形成“山水陸空”一體化戶外運動綜合體。以創新思維盤活資源,展現了新時代開拓進取的新態勢。
“修路錢不夠?我們有三招!”村委會副主任謝勝家揭開“三籌”密碼:“老板籌資、黨員籌智、群眾籌勞”。企業家謝海軍籌資百萬元修通四峰大道;黨員設計“陶令故里”文化墻省下5萬元設計費;村民就地取材鋪就3公里自行車道。這“三籌”模式,正是萬眾一心、團結協作的抗洪精神在建設領域的精彩演繹。
2024年油菜花節,村民攤位日均收入超500元,曾經“空殼”的村集體,如今賬上有42萬元盈余。綠色產業振興的生命力,讓“綠水青山”的價值在百姓口袋中清晰顯現。
基層治理:從“單打獨斗”到共建共享——照亮山鄉的民心工程
夜幕降臨時,1574盞太陽能路燈次第亮起。
“晚上串門再不用打手電筒了!”謝大娘拎著垃圾分類桶走向回收點,兩袋垃圾換來的洗衣粉夠用半個月。在“清潔家園”行動中,全村23處違建消失無蹤,80畝撂荒地變身小菜園,凈化后的生活污水灌溉著農田。這種科學規劃、精準施策的理念,呼應著抗疫精神中尊重科學、精準防控的要義。
在由宗祠改造的老年活動中心,書法老師正指導村民臨帖。“紅白理事會幫我省下10萬元婚禮錢,辦了農家樂?!贝迕裰钢鴫ι系摹罢\信家庭”獎狀笑道。更深刻的變化在治理機制:村級事項必經“四議兩公開”,16個公益性崗位精準對接脫貧戶,27名貧困學子獲得全程教育幫扶。對民生福祉的細致關懷,體現了生命至上、以民為本的抗疫精神內核。互助友愛的新風,則傳承著抗洪精神中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朝陽刺破云層,給四峰山鍍上金邊。村黨支部書記劉義在觀景臺展開規劃圖:“今年沖刺國家3A級景區,戶均再增收5000元?!?/p>
數年間,紅色基因在這片紅色土地生根抽芽、匯聚成磅礴力量:支部黨員從32人壯大到46人,私家車從25輛躍增至200余輛,矛盾發生率直降60%。那些田間黨課的討論、義務修路的號子、垃圾分類的積分,最終匯成山鄉巨變的內生動力。
正如村黨員們在支部會上所言:“組織帶給華伍的,不僅僅是2000萬元幫扶資金,更是融注了‘三大精神’、敢教青山變金山的——革命心氣與磅礴偉力!”
記者手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在荊楚大地的歷史長河中,“三大精神”是湖北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更是新時代奮斗成就偉業的關鍵指引。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大別山精神是“信仰之基”,抗洪精神是“團結之力”,防疫精神是“擔當之要”。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中,這個組織渙散、集體經濟匱乏的省級貧困村,實現了傳奇蛻變。
華伍村的蝶變不僅在于物質豐盈,其深層魅力更在于治理模式的革新。從“四議兩公開”的制度保障,到紅白理事會為村民省錢辦農家樂的實惠共享,治理智慧滲透日常,處處體現著尊重科學、精準施策的實干姿態。
真正的金山銀山,孕育于人民心中那份對土地與家園的深情守護、對集體與未來的堅韌耕耘。紅色基因一旦植入鄉土心靈,便能點燃共繪生態家園的燎原之力,使每一座青山都能成為見證新時代荊楚兒女奮斗史詩的豐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