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載無人機抵達荊州一醫總院區停機坪 通訊員供圖
掃碼看視頻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通訊員 杜川
日前,一名因車禍導致肝破裂的患者被緊急送往湖北省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荊州一醫)新城院區。術中,該患者失血超2000ML,血壓驟降,而血庫的A型血告急。
危急時刻,醫院啟動緊急預案,向總院申請調配A型紅細胞。借助運載無人機,原本需要至少35分鐘的人工轉運,僅用了約7分鐘。當晚8時35分許,患者完成3800ML的輸血,血壓逐步回升正常。
主治醫師彭滔博士坦言,無人機運輸節省了28分鐘的搶救時間,“這是搶救成功的關鍵!”6月27日下午,荊州一醫舉行無人機轉運首航儀式。這是江漢平原首家三甲醫院應用運載無人機助力智慧醫療,打造“低空生命線”的實踐案例。
30分鐘物資轉運縮短至7分鐘
當天下午,位于荊州一醫新城院區的副主任護師白仙草,將一個裝有檢驗樣本和病理標本的醫藥箱放入無人機貨艙。
“三、二、一,起飛!”隨著操控指令下達,一款國產運載無人機發出轟隆的槳葉旋轉聲,隨后緩緩升空,逐漸消失在眾人視野中。
通過監控畫面,極目新聞記者看到,無人機攝像頭實時回傳著城市航拍的穩定畫面,飛行速度、高度、目的地距離等參數與普通的無人機并無二樣。
6分41秒后,無人機精準降落在位于荊州市沙市區江漢北路的荊州一醫總院區停機坪。緊接著,醫護人員取出醫藥箱,隨即進行了送檢分析。
荊州一醫總院區與新城院區直線距離6.5公里,按照常規的人工轉運流程,單次醫療物資轉運需要花費約30分鐘。長江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王岱說,通過無人機轉運,可將時間縮短至約7分鐘,此舉可大幅縮短轉運時長。
每天6班次打造“低空生命線”
據無人機技術人員介紹,此款運載無人機最大載重為40千克,時速可達72公里,其龐大、精密的機身和大片的槳葉能提供強大的抗風能力和避雨能力。
在5G+北斗定位系統的加持下,該運載無人機可實現緊急救援支持、低空物流運輸等功能。“急救藥品、病理標本等都能通過它進行運輸。”王岱說,據測算,無人機單次飛行的成本相比于人工轉運,費用降低了40%。
投運后,荊州一醫總院與新城院區每天將安排6個飛行班次,日常主要用于兩院區間的檢驗樣本、病理標本、緊急物資的轉運。“緊急情況下,可執行醫療救援任務,還能實現精準直達,實時監控。”王岱說。此次首飛的成功,打通了兩院區間的“空中生命通道”,開創了江漢平原三甲醫院應用無人機轉運的先河,也為優質醫療服務打開了一條高效的“低空生命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