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護城河是中國古代城市文明的獨特印記,從軍事防御到生態紐帶,從歷史見證者到城市“會客廳”,其功能隨時代變遷不斷煥新。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與生態治理的推進,特別是到了夏季,市民的親水活動需求激增,大家對護城河又多了些期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關注家門口的護城河。
擁有2300多年建置史的遼寧遼陽市古稱襄平,是東北地區最早形成的城市。穿城而過的護城河,作為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人工古河之一,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從昔日的城防屏障到如今的生態廊道、文旅紐帶,遼陽護城河的功能與面貌經歷了深刻轉變。接下來,我們跟隨總臺記者一起走進遼陽。
遼陽護城河河水清清、柳枝輕擺,它可是咱們國家現存為數不多的人工古護城河。它引入太子河水,全長8.8公里,像個大寫的英文字母“L”形穿過遼陽主城區。過去,它是保衛城池的屏障;如今,它更是灌溉農田的干渠、城市排水的通道,也是市民休閑的生態綠廊。
不過,這條河也經歷過一段不太美好的時光。以前河道窄、淤泥多,從2004年開始,遼陽下大力氣進行綜合整治:清除淤泥、拓寬河道、鋪設管道。這二十年來,護坡、護欄修了又修,沿線的綠化景觀也一直在升級。現在您看,河兩邊修起了兩米寬的人行步道,還建起了襄渠園、泰和園、新華園等13個精致的“口袋公園”,河水引入公園里,靈動又漂亮。公園里健身器材、休息座椅、夜間照明一應俱全,打造了實實在在的“15分鐘休閑圈”。現在,老百姓開窗就能見景,出門就能進園,真正享受到了這條“綠色項鏈”帶來的舒心生活。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當地特別注重保護傳承歷史文化。以護城河為紐帶,以歷史為主線,復建修復了魁星樓、平胡樓,還有遼陽城墻遺址等歷史遺跡,這些地方現在都成了遼陽的標志性景觀。讓古老的歷史真正融入了現代的城市生活,延續了文脈,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質。
當年,平胡樓和魁星樓、鎮遠樓、望京樓一起構成明代遼陽城的四大角樓。現在這里可熱鬧了!白天,您可以去樓里的長城文化展示館,通過數字長卷感受歷史的壯闊;到了晚上,平胡樓的城墻會上演裸眼3D投影秀,光影交錯間,遼陽不同歷史時期的標志性元素一一呈現,古今交融,特別震撼!大家往樓下廣場看,有沉浸式的非遺楊氏古典戲法表演,還有手舞龍、高桿龍、街舞,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廣場旁邊的青年湖引的就是護城河水,大家在這里劃船游玩,特別愜意。湖岸邊的市集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遼陽正以“城水共生”的理念,把護城河、平胡樓、青年湖、白塔公園這些景點串點成線,打造成特色旅游路線。
從古老的城防到生態的綠廊,從輸水的干渠到文旅的動脈,遼陽護城河的蛻變正是中國城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生動縮影。歡迎大家有空來遼陽走走,親身感受這份“城水共生”的和諧與愜意。
山東濟南:泉水匯集成護城河 伴隨居民日常生活
山東濟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稱,有條全國獨一無二的泉水護城河。這條由泉水匯集而成的城市血脈承載著濟南人的日常生活。護城河泛起的粼粼波光下,是河道清潔工的辛勤日常養護,是環境治理技術的創新應用,也是制度規定的嚴密保障。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濟南護城河“可觸摸的清澈”。
在濟南的這條泉水護城河,將黑虎泉、趵突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泉群連為一體。它的沿岸匯集著數十處天然泉眼,源源不斷地往護城河里注入優質的泉水,讓老濟南人至今都保持著在護城河旁拎桶取水的習慣。
從泉水取水點出發,沿著護城河不過百米的距離就是老濟南人所說的“礦泉水里洗澡”的天然泉水浴場,在炎炎夏日,這里就成為了消暑的清涼世界。
無論是直接取水飲用,還是在清涼浴場中嬉戲暢游,這份少見的市井氣息并非自然形成,這背后是一群“泉河”守護者日復一日的付出和堅守。
每天清晨,護城河上的16名河道保潔員和6條保潔船就開始了一天的作業。從護城河東船閘到西船閘大約5公里的河道上,全天巡邏打撈,確保河面始終保持清潔的狀態。除了正常的人工清潔外,濟南護城河還引入了新設備,這5臺垃圾收集器與保潔人員協同作業,共同維護著護城河的清澈與活力。
此外,濟南市還專門出臺了《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從制度層面上為泉水和護城河的保護提供保障。獨特的濟南護城河,不僅串聯起“泉城”濟南的泉群景觀,成為游客了解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優美景色的窗口;同時,在這條河上,更是縈繞著濟南當地居民濃濃的“煙水生活氣”。
湖北襄陽:千年護城河 城水相依新畫卷
湖北襄陽古城素有“華夏第一城池”的美譽,它擁有亞洲最寬的護城河。襄陽護城河最寬的地方達到250米以上,平均寬度也在180米。從古時烽火連天的軍事要塞到現在生態與文化交融的城市名片,襄陽護城河如今有了怎樣的新面貌?讓我們一同探尋。
寬闊的護城河曾是一道屏障,讓襄陽城成為易守難攻的兵家必爭之地。方莉是一位襄陽本地的文史學者,在護城河邊工作生活了30多年。對她而言,護城河不僅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也承載著本地人的鄉土情感與生活記憶。
但這條護城河曾因設立漁場、污水排放等原因,池底污泥堆積,河水不再清澈。上世紀70—90年代,護城河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疏浚和治理工程。2019年,襄陽又對護城河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河道清淤。如今,護城河常態化治理正在持續進行,讓護城河的水“活”起來。
曾參與過清淤工程的王曉晶也是土生土長的襄陽人,在他看來,如今護城河的水已經明顯清澈了起來,生態環境也更加宜人了。
一江碧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沿著護城河漫步,古樸厚重的城墻、古城熱鬧的燈火與寬闊的河水相互映襯,它串聯起了襄陽城的歷史與今天,成為襄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