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談評論員 王恒志
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即“蘇超”)打到第五輪,單輪場均觀眾人數已經突破3萬,最高一場達43617人,還有更多人在場外的商場、廣場等“第二現場”看比賽、過周末。有趣的是,隨著“蘇超”的火爆,互聯網上開始出現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來自“蘇超”粉絲,認為“蘇超”可以拯救中國足球,另一種則來自“專業球迷”,認為“蘇超”是業余水平,想指導職業足球發展的觀點純屬“碰瓷”。
其實,職業足球和業余足球盡管技戰術水平存在高下之分,但就事業整體發展而言,并不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事實上也不應該存在這種鴻溝,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三人行必有我師,業余的“蘇超”同樣有資格給職業足球“上課”。
“蘇超”讓全社會看到了足球的“根”在群眾,足球文化的培養、足球氛圍的營造離不開深植城市。每個周末在“蘇超”的賽場內外,半月談記者最明顯的感觸是,不太懂球的觀眾確實很多,但他們都發自肺腑地在為球隊加油。“蘇超”每個隊伍都以城市為名,通過與城市文化的情緒聯結,以地域特色構建起足球文化認同,營造廣大群眾的主隊意識,用低廉的門票價格、最純粹的快樂讓更多民眾愿意重新了解足球、走進足球場,從而形成培育足球文化、營造足球氛圍、讓足球融入人們生活的一塊“試驗田”。顯然,如何培厚群眾基礎,同樣值得職業足球深思。
“蘇超”讓全社會看到了足球的“精氣神兒”。作為業余聯賽的“蘇超”雖然競技水平沒有那么高,但卻實實在在踢出了足球的“精氣神兒”。“這個門將得加雞腿”“球員們真的好拼啊”……線上線下,看過“蘇超”的人們第一印象往往是這些球員夠努力、夠拼命。常州隊在大雨中慘敗,全網卻記住了他們拼盡全力想進一球的那份努力與執著;很多球員拼到受傷、抽筋仍在不懈奔跑,無論領先還是落后,場上球員都要拼到終場哨響那一刻。數據顯示,前五輪30場比賽,超過半數在80分鐘以后有進球。這固然與業余隊伍體能跟不上等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態度決定一切,全力以赴是對所有人——對手、自己、觀眾——最好的尊重。比賽中全場一起山呼海嘯地加油,當球隊勝利時陷入全場狂歡,在球隊落敗后不離不棄地高呼“沒關系”,都是人們對這種足球“精氣神兒”的最好回應。這,正是當前職業足球需要補足的精神之鈣。
“蘇超”讓全社會看到了青訓的可貴。得青訓者得未來,這句足球鐵律同樣適用于非常強調球員本土性的“蘇超”。17歲的鹽城門將嚴子航力保球門不失、不滿18歲的蘇州小將寇程創造“最快進球”……在“蘇超”賽場上,一批年輕的足球小將正在成長為球隊“大腿”。目前暫居前兩位的鹽城隊和南通隊,正是因為多年來持之以恒地搞青訓,有“拿得出手”的隊伍。在各方面都很“卷”、習慣在競爭中共同發展的江蘇各城市,想必會因為“蘇超”更加重視青訓;領略了足球魅力、發現踢足球也能成為“城市英雄”的家長們,或許會更愿意允許孩子去踢踢球……
在職業足球低迷時期,“蘇超”重新激發起群眾對于足球運動的參與熱情,對于中國的職業足球而言是一件幸事。如何保護這種熱情,進而在職業足球和業余足球之間建立更多的連接,值得職業足球界人士深入思考。或許在未來,當更多人擁有了自己的家鄉“主隊”,當青訓的重要性被真正意識到,當足球能在更多人日常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中國足球仍將強勢崛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