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張希祉)6月2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巾幗科技創新沙龍在武漢成功舉辦。本期沙龍以“科技女性高層次——理工前沿、人工智能與前沿、醫工交叉”為主題,通過主旨報告、圓桌座談交流和學術報告等,展示了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的關鍵作用,推動女性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戰略需求攻關。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葉朝輝院士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與醫療機構的百余位女性科學家與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齊聚一堂,共襄盛會。
參會人員合影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陳世楨研究員和武漢大學安璐教授主持了主旨報告環節,由葉朝輝院士以“光磁共振——追求精密長路漫漫”為題,分享了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的2項突出成績——歷時20年突破星載銣原子鐘技術,北斗系統定位精度從米級提升至分米級,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超極化氙(Xe)氣體磁共振成像技術實現肺部結構與功能的定量可視化,自主研制肺部成像裝備獲批兩個醫療器械注冊證,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趙耀輝針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及應對中指出中國2021年進入老齡社會,農村養老壓力突出,健康壽命干預可降低老年癡呆發病率30%。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強調健康老齡化需優化初級醫療、促進醫養結合。
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徐鳴教授主持了圓桌座談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戰略女科學家成長的體制機制創新”展開深度研討。徐鳴教授指出當前科研體系中存在的“天花板”現象,需要從制度層面構建性別平等的評價生態,葉朝輝院士,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馮丹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副校長、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趙雪梅副主任和達夢數據庫有限公司王婷副總裁均特別強調家庭-職場協同機制的重要性,認為體制機制創新需突破單一政策框架,構建涵蓋評價體系、資源配置、文化塑造的系統性解決方案,為戰略女科學家成長提供全周期支持。
圓桌論壇現場圖
下午分別以理工前沿、人工智能與前沿以及醫工交叉創新三個沙龍分會場展開了深入的探討。會后,與會人員在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陳世楨研究員帶領下集體前往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參觀調研,深入了解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在核磁領域包括國產化核磁譜儀、人體肺部成像儀、星載銣原子鐘的研發歷程和重大成果。
調研星載銣原子鐘現場圖
調研人體肺部成像儀現場圖
本次沙龍聚焦“四個面向”戰略要求,通過高規格學術研討、跨界交流與產業對接活動,搭建女性科技人才創新發展平臺,助力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理工前沿、人工智能、醫工交叉等領域發揮“半邊天”作用,打造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女性科技人才交流平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