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鄭力強
通訊員 楊鑫 許豹 李鵬
7月1日上午,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的武漢雙柳長江大橋北岸施工現場,重逾百噸的主跨巨型鋼箱梁在纜載吊機的精準操控下穩穩起吊,向著百米高空中的預定位置緩緩移動。建設者們在高空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毫米級的對接,在智能監控系統上各項環境與結構參數實時跳動,大橋正以高標準、高效率、綠色化的施工實踐,向著7月底大橋合龍目標邁進。
雙柳長江大橋 通訊員吳迪攝
新港高速公路武漢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G9906武漢都市圈環線重要組成部分,路線全長35.04公里,其中跨江主橋主跨1430米,寬50.5米,設計時速120公里,采用雙向8車道標準建設,是目前長江上最寬的鋼箱梁懸索橋,也是武漢“東大門”第一橋。
雙柳長江大橋 通訊員吳迪攝
新洲雙柳江段現為武漢江豚出現最多的區域,項目采用“一跨過江、水中不設橋墩”的建設方案,大橋所有樁基退到岸上,最大程度降低對江豚繁育區的影響。在有限的橋位資源中,盡量“往外撇”,大橋全線繞道一公里,遠離生態核心區。
針對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內鷺類集中繁殖地,項目部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將晝夜噪音分別控制于55分貝、45分貝的國標標準以下。涉水橋梁選擇在枯水期施工,盡量避免在鳥類遷徙越冬期和繁育期夜晚施工。該區域將建設透光率78%的全封閉式遮光磨砂聲屏障,鳥兒在百米外就能識別,避免誤撞,是國內少有的先進鳥類保護措施。據了解,這條全長400米、高6.8米的“防護罩”工程將于7月下旬開始施工、10月底建成,能有效守護漲渡湖“小鳥天堂”。
雙柳長江大橋 通訊員吳迪攝
在建設期間,項目聯合湖北交投智能檢測公司,對大橋跨江區域上下2公里范圍以及臨近漲渡湖區域,每年開展兩次覆蓋豐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生態監測工作,根據魚類洄游、鳥類繁殖等行為,來調整設計方案,優化現場施工,大幅降低大橋施工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采用環境DNA技術,大范圍開展涉長江“魚口普查”,給長江配備“電子聽診器”。項目生態監測工程師李鵬表示,該技術能通過檢測魚類排出的粘液和糞便所攜帶的微量DNA進行物種監控。“我們通過遙控無人機搭載采樣球,到達傳統調查難以取樣的江心等區域,富集水樣到這樣一個小富集器內,提取這些‘基因碎片’,用機器一測就知道有哪些魚。目前,已幸運檢測到了像中華鱘、胭脂魚、刀鱭這樣的瀕危物種。”
湖北交投雙柳橋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汪西華表示,“在雙柳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全體建設者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視為與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同等重要的生命線。長江大保護是國家戰略,作為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我們不僅要建一座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百年大橋,更要確保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低碳、可持續,擔當長江生態保護的‘脊梁’。”
雙柳長江大橋建成后,武漢新洲到鄂州的行車距離將由一個半小時縮短為5分鐘。同時,項目將打通陽邏國際港到鄂州花湖機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光谷的快速通道,完善和提升物流樞紐功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