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鄉村名片】
天門市黃潭鎮七屋嶺村:作為天門最古老的村莊之一,擁有600多年歷史。近年來,七屋嶺村依托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開發建設農文旅融合項目,成功申報國家3A級旅游景區。
鳥瞰七屋嶺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燦 攝)
湖北日報報道組
上山下鄉懷壯志,戰天斗地繪新圖!6月23日,家住天門漁薪鎮的楊婆婆再一次來到當年知青下放點——七屋嶺村。“從前這里真是苦,現在變得太美了!”楊婆婆一有空閑便約上朋友一同來游玩、追憶往昔。
當天,“加快建成生態支點 尋訪美麗細胞”報道組走進天門市黃潭鎮七屋嶺村,濃厚的知青文化彩繪和標語,讓人仿佛穿越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姚蓉,天門知青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從深圳返鄉創業,她帶領知青農場挖掘七屋嶺村風景秀麗、清幽古樸的自然稟賦,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據悉,天門知青農場年營業收入已超過1000萬元,帶動50余名村民就業。
發掘知青文化IP
今年42歲的姚蓉來自恩施來鳳縣,丈夫是天門市黃潭鎮七屋嶺村人,此前在深圳從事貿易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注意到丈夫老家曾是知青下鄉點,且留下了一些知青當年居住過的宿舍等。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倆人商量決定返鄉創業。
“第一次來的時候,路都不好走,我只好把高跟鞋脫下來。”回憶起2016年創業之初,姚蓉記憶猶新。那年夏天,天門遭遇百年難遇的洪災。創業之初,姚蓉便遭此打擊。當時苗圃基地、養殖基地都被洪水淹沒,但她沒有氣餒。
在政府的幫助下,姚蓉籌措資金,重新修繕當年的知青宿舍,建餐廳、修道路、開河道、種植綠化景觀樹等。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3月2日,天門知青農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天門知青農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燦 攝)
20萬斤櫻桃一周采完
2017年秋天,黃潭鎮舉辦的鄉村旅游節,吸引了約10萬名游客來七屋嶺村游玩。旅游火熱的同時,也有很多游客反映,村內的接待設施尚不完善。
嗅到商機的姚蓉立即開始策劃,打造“月季迷宮”“紫藤長廊”“紫薇大道”“知識青年回頭看”等文旅項目,建設火龍果采摘園、無花果采摘園、紫荊花觀賞園、月季花園、桑葚采摘園等,舉辦花展、采摘節、趕集會,人流量和關注度迅速攀升。
去年,姚蓉嘗試自己出鏡拍攝短視頻。“一個摘櫻桃的短視頻,吸引了10萬多人次的觀看。”姚蓉說,短視頻引流效果非常明顯,僅一周時間,120畝的櫻桃園、將近20萬斤的櫻桃被游客“一采而空”。
姚蓉將農場規模從200畝擴展至500余畝,圍繞采摘、旅游和觀光等核心業務,積極探尋“農業+旅游”以及“農業+休閑采摘”等模式。每年節假日,天門知青農場日均接待游客近2萬人次。
每年提供季節性崗位近9000人次
在天門知青農場,總經理姚蓉(中)為客人服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燦 攝)
“落日晚風的盡頭,有你追的自由”“朋友不多,都在這桌”……在天門知青農場,處處都透露著潮流和松弛的氛圍。“目前,我們從相親、戀愛約會、結婚婚宴、兒童自然研學等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延長產業鏈。”姚蓉介紹,隨著經營領域不斷拓展,農場可提供季節性崗位近9000人次。
跟著姚蓉,村民們打理農場、餐廳,養護蔬菜、花果,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做農業,表面上看是田園詩意風光,背后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姚蓉希望,不斷煥發生機的鄉村,不僅能讓更多年輕人在家鄉找到就業機會,也能擁有詩與遠方。
(報道組成員:汪子軼、張燦、胡弦、通訊員李斌、余桃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