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江漢區民航里社區吉年頤悅中心,醫生在給老人進行健康監測。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李光正 張華
“幸福食堂、健身房、閱覽室、娛樂室、理療室一應俱全,可沒多少人來。”近日,在鄂東南某鎮,一家開業一個多月的養老服務綜合體經營者王先生望著冷清的門廳,難掩焦慮。與之截然不同的是,在武漢眾多社區養老中心,唱歌、跳舞等活動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老人們排隊“搶位”,養老床位更是“一床難求”。
這鮮明的對比,直指社區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核心挑戰: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如何激活沉睡的養老資源,滿足老人日益增長且多元化的需求?
家門口的養老中心
為何還是“夠不著”
“新開業的養老服務綜合體設施齊全,要全面考慮老年人的社區養老需求,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需求。”針對鄂東南某鎮那家養老服務綜合體的冷清,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分析了其中原因,并建議王先生改造健身房等空間,設置一些養老床位,以專業服務吸引失能老人入住;并以此為基礎,派遣專業助老員為周邊高齡老人提供上門助餐、助潔等服務,形成閉環,實現盈利與可持續發展。
“我們多年前的社區養老網點很受歡迎,但這兩年過來玩的老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幸福食堂等開進小區后,老人會選擇更近的地方。”武漢一家養老公司負責人魏女士的困惑,揭示了資源閑置的一大癥結:物理距離遠。
72歲的退休教師李爺爺直言:“老人走不了遠路。能在小區里‘一站式’解決吃飯、聊天、拿藥等問題最好。”省民政廳研究數據印證了就近養老的迫切性:我省老年人獨居空巢家庭占比7.77%,夫妻空巢家庭比例高達46.18%。
破解之道在于“零距離”嵌入社區。
武漢市江漢區江漢里社區吉年頤養中心“深藏”于江漢人家小區,開業5年已成為2000多名老人的日常據點。其成功源于規劃建設之前近700份居民調查問卷的一致呼吁,最終將原定博物館用地優先用于養老。硚口區榮東社區,一棟六層綜合服務樓緊鄰黨群服務中心,50米外即是社區醫養中心。70歲的楊爹爹手傷康復期在此享受醫保覆蓋的實惠理療,“一次僅18元,特別方便”。
這些案例證明,養老資源落點必須“沉”到居民樓下,前期充分的需求調研和空間資源優先用于養老,是激活設施人氣的關鍵一步。
“走不出家門”的老人
服務如何“送得進”
建成“一站式”中心并非終點。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石智雷指出:“隨著深度老齡化加劇,社會化居家養老需求激增。針對高齡失能老人,‘送上門’服務是剛需。”
如何讓專業關懷穿透家門,溫暖那些“走不出來”的老人?
湖北文旅佰穗養老在武漢運營141個網點,日均服務1萬人次。90歲的周奶奶通過上門健康監測發現餐后血糖飆至19.3,及時送醫確診為2型糖尿病。持續的上門干預護理,成功將其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圍。
在武昌區惠譽花園社區,炎黃養老服務中心的汪麗服務6年,已成為許多老人的“親人”。一次,89歲的吳爹爹家中因忘關水龍頭嚴重淹水,汪麗接到求助電話后,火速帶人上門解困。“一個電話,我們幾分鐘就到。”湖北炎黃養老服務集團在全省布局100個網點,服務涵蓋保潔、護理、維修、送餐、理療、代購、心理關懷等,深度滲透居家場景。
政策保障是“送上門”的堅實依托。2021至2024年,我省投入4.4億元支持360個街道(鄉鎮)養老綜合體和800個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100%和69.5%,服務模式正從“吸引出來”向“主動送上門”延伸,高效響應與多元化、個性化服務菜單,是提升居家養老獲得感的生命線。
適老化改造
如何避免“花架子”
要讓老人愿意“走出來”,更敢“留在家”,環境的安全舒適是無形卻關鍵的基石。樓梯墻上的防滑扶手、衛生間的防滑墊和緊急呼叫器,是成熟社區養老網點的標配。但家庭內部的適老化改造,如何才能真正改到老人心坎上,而非流于形式?
“適老化改造的核心是安全感和安心感。”武漢吉年養老公司負責人祁金華介紹,在家庭養老床位政策支持下,他們為92歲的楊婆婆家安裝了智能床墊、呼叫網關。楊婆婆的女兒王女士目睹便利后,主動自費加裝助浴椅、床邊扶手,進一步提升母親的生活質量。
參與起草國家《老年人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服務機構基本規范》的武漢晚晴楓養老助殘服務中心,自2016年起已為2萬多戶家庭實施改造。
該中心負責人認為,好的改造必須直擊兩個靶心:一是解決真痛點,消除如廁洗澡風險、改善照明不足等實際隱患;二是追求高性價比,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效能。中心曾為一位80歲老人及其患精神障礙的兒子改造老舊頂樓住房,充分傾聽需求后,一個月高效完成8項改造。煥然一新的家讓老人感慨:“真是改到了我的心坎上!”這證明,適老化改造的價值在于精準對接個體需求,以實用、經濟的方案消除居家隱患,賦予老人自主生活的尊嚴與安全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