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熊雅婷)珞珈山的晨霧中,總有一些種子在巖層下積蓄破土的力量。長江慧控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以“技術自主”為錨點,從高鐵信息化建設起步,用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工業物聯網基礎技術平臺——i-ViewCtrl,在軌道交通與智慧城市等領域開辟出獨特的創新路徑。十余年沉淀,這家企業用技術破土的堅定與創新突破的勇氣,書寫著珞珈山下的科創故事。
核心技術介紹。 通訊員供圖
核心技術介紹。 通訊員供圖
高鐵逐夢路上的紅色坐標
2012年,中國高鐵裝備制造在歷經夯實基礎、積極推進、自主提升之后,進入中國創造階段。彼時,參與過國家高鐵干線建設的長江慧控創始人團隊完成了鐵路信號控制、通信系統等核心技術的經驗積累,敏銳捕捉到高鐵建設創新的重點轉移到智能高鐵技術方面,成立了長江慧控,聚焦智能物聯網領域,開啟技術自研之路。
長江慧控董事長張軍凱。 通訊員供圖
創業初期,為了技術更新和研發,長江慧控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才資源,面對資金壓力,團隊始終堅守兩個原則:不放棄核心技術自研,不盲目追求短期盈利。“我們從凱美達智能系統工程的鐵路業務中積累了技術底氣,知道這條路雖難但正確。”長江慧控董事長張軍凱坦言,當時支撐團隊的是對國家戰略的判斷——國家高鐵規劃指向低成本智能化,“當時高鐵國產化率要求達到90%以上,我們看到了其中的技術空白,也堅信智能化是未來趨勢。”
嘉嘉悅樓宇綜合黨委揭牌儀式。 通訊員供圖
2022年,在珞珈山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公司成立黨支部后,長江慧控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技術創新和企業發展,形成了“黨建強、發展強”的良性循環。黨支部牽頭組建黨員先鋒隊,創新開展“技術黨課”,組織技術結對、勞動競賽等活動,推動團隊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2023年,長江慧控入選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印證了“抓黨建就是抓核心競爭力”的發展理念。2025年6月,公司所在的嘉嘉悅大廈成立樓宇綜合黨委,長江慧控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裁朱中天被珞珈山街道黨工委任命為黨委委員,他表示:“這是樓宇企業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起點,將進一步凝聚創新合力,推動技術共研、資源共享,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協同發展優勢。”
自主技術智能物聯網生態系統
在長江慧控的技術展廳,100余項專利與軟件著作權中,最核心的是工業物聯網基礎技術平臺i-ViewCtrl和智能物聯網開發平臺i-ViewBuilder。“我們的技術不是單點突破,而是系統性解決方案。”張軍凱用鴻蒙系統打比方,“就像手機、車載設備能用同一套系統,我們的平臺能讓機場、醫院、鐵路站房實現數據互通與智能決策,讓不同場景實現‘萬物互聯’。”
在小洪山科學城的改造項目中,長江慧控將原本分散的視頻監控、設備管理等系統整合為統一平臺。通過智慧化改造,園區內的運營和維護成本大幅降低,工作效率顯著提升。這一成功案例不僅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評價,更為長江慧控在智慧園區領域樹立了標桿。“通過平臺實時監測了解設備運行狀態,進行科學、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充分發揮設備性能,降低整體能耗,助力園區生態綠色發展。”長江慧控總裁助理謝芬芬介紹,“更重要的是,系統能自主分析和可視化展示,比如根據人流量自動調節空調溫度,這就是智慧化與傳統智能化的本質區別。”
韌性生長的科創基因
2020年2月,長江慧控接到雄安新區京雄鐵路建設的緊急任務。“那是國家‘千年大計’,耽誤不得。”長江慧控副總裁魏浩隆回憶道。面對人員出行受限等困難,公司調集非湖北的員工,從全國各地奔赴現場。在雄安新區項目現場,由于疫情原因,團隊成員無法入住酒店,只能在臨時搭建的集裝箱內休息。武漢解封后,雖然陸續有湖北籍員工加入,但項目現場的生活條件依然艱苦。同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雄安站投入使用,該項目圓滿完成。
這段經歷被團隊視為“竹子精神”的真實寫照:所有人都像竹節一樣緊密咬合,才扛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如今,長江慧控逐步形成“開放、自信、學習、團結”的文化特質,向下扎根技術,向上共生共擔。
珞珈山下,長江慧控的崛起映射著武昌科創生態的蓬勃。 街道“零號員工”機制精準賦能,企業以技術反哺區域發展,構建雙向奔赴的成長閉環。深耕細分領域,構建標準體系,融入開放生態——長江慧控以此聚力突破。立于萬物互聯的潮頭,其科技創新正不斷拓展未來的想象空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