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祝璇 庫恒 楊波)“看得過癮,聽得享受!”
今年“五一”小長假,黃岡師范學院連送7天視聽盛宴。該校黃梅戲傳承與創新黨支部黨員齊上陣,自排自演近40場節目,令市民游客大呼“專業”“精彩”。
傳統戲曲如何傳承創新?黃梅戲青年人才如何培養?觀眾的口碑,是響亮的回應,更是該支部探索融合黨建的生動注解——以黨建為魂,將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融合,有效構建鑄魂育人新格局。
多元融合 以文化人
紅色,是立德樹人的鮮亮底色。
黃岡是革命老區,黃梅戲的發源地。扎根于紅色沃土,黃岡師范學院黨委因材施“建”,大力探索推進分領域黨建。
音樂學院、黃梅戲學院黨委整合聲樂、舞蹈、器樂、表演等領域專家學者,組建教師團隊,并注入紅色基因,專注黃梅戲教學與研究。依托該教師團隊,學院成立黃梅戲傳承與創新黨支部,深入實施“黨旗領航、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工程。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紅色文化、傳統文化、校史文化,是融入該支部立德樹人全過程的“天然養分”。
建于1905年的黃岡師范學院,至今已走過120年發展歷程,孕育了“尚師表、勇擔當、秉誠樸、圖自強”的精神。
該支部發揮藝術專業特長,挖掘學校百年紅色校史,創排黃梅戲音樂劇《霜天紅燭》,講述以黃師蘭為代表的教師群體在革命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堅持辦學的感人故事。
如今,《霜天紅燭》已成為新生入學第一課。大家在觀摩、參演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他們舍己為人的精神,令我敬佩,我以后也想成為這樣的老師。”學生預備黨員宋玲看過《霜天紅燭》很多場演出,但每一次都深受觸動。
創作紅色作品培根鑄魂,《霜天紅燭》引發的共鳴,正是“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真實寫照。
“我們將支部建設與劇目創排相結合。”音樂學院、黃梅戲學院黨委書記邱浩介紹,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大型劇目創排工作,主抓創作、排練、巡演等重要環節。黨支部通過專題學習、項目推進等,精心打磨劇目。
近幾年,支部緊跟時代主題,創作《大別山紅色薪傳》《霜天紅燭》等大、中及微型藝術精品50余部。立足“武鄂黃黃”都市圈文化建設需求,還在不斷推出原創藝術精品,開展文藝惠民展演,助力地方文旅事業融合發展。
黨旗領航、黨建鑄魂,匯聚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創新與傳承捷報頻傳,重量級榮譽紛至沓來。支部所屬學院獲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黃梅戲傳承基地,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湖北省首批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支部所在的教師團隊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鍛造“紅燭” 強師強教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高校教師黨支部是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教師黨員的基本單位。
院長段友芳教授擔任黃梅戲傳承與創新黨支部書記,作為“雙帶頭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黨建引領。支部因地制宜舉辦學術沙龍,送戲曲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活動,推動學校“黃師紅燭”教師黨建品牌做實做強。
黨建引領、思政鑄魂、藝術創新。段友芳介紹,支部定期召開集體備課會,引導教師將黃岡的紅色文化、黃梅戲文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大型劇目臺前幕后工作,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創排中受教育,師生思想覺悟不斷提升。大二學生李靖萱在《霜天紅燭》中飾演一名女學生,排練期間,她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從角色身上獲得精神洗禮,她更加堅定入黨信念。
“這是教學與科研的雙向奔赴。”段友芳介紹,支部教師深耕黃梅戲文化理論研究和藝術表演,音樂學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支部近5年獲批各級科研教研項目累計200余項,榮獲湖北省屈原文藝獎、湖北省音樂“金編鐘獎”、湖北省戲劇“牡丹花獎”、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
這份成績單,是黨支部勇毅前行的堅實足跡。支部發揮了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師生的作用,成了團結師生的核心。
受到黨支部的感召和身邊黨員的影響,95后青年教師王思凱主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曾是音樂學院、黃梅戲學院的學生,碩士畢業后,他回到母校任教。如今,已是入黨積極分子的他,繼續研究舞美和音響設計,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
黃梅戲傳承與創新黨支部關心支持青年教師的事業發展,加強在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把更多優秀人才集聚到事業中來。
新鮮血液的注入,凝聚起更強大的力量,支部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領域中行穩致遠。
講臺舞臺 “雙好”育人
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的“領頭雁”,是黨員隊伍的帶頭人。
“五一”期間,支部書記段友芳一天都沒有休息,連續7天擔任總導演并在一線督陣。支部黨員們積極響應,180余名師生精心準備了一個月,風雨無阻奉上義務演出。
黨委把方向、支部挑大梁、黨員打頭陣。支部黨員沖鋒在前,涌現一批先進典型。其中,1人獲評“湖北名師”“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和“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9人次入選湖北省文聯中青年藝術人才庫、湖北省舞臺藝術人才庫等。
支部黨員丁永鋼長期致力于音樂創作,為湖北、江蘇、安徽等地創作黃梅戲30多部,呈現不同時期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他將創作中的故事帶到《歌曲寫作》的課堂上,讓大家在藝術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傳道授業不止三尺講臺。支部秉承“做講臺上的好老師,舞臺上的好演員”的育人理念,教師黨員言傳身教,以一言一行影響學生。
“剛進校時,我對黃梅戲不感興趣,但當我看到老師們用心用情的表演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主動學習戲曲,嘗試登臺表演。”學院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朱珈儀表示,畢業后想進入藝術團,將戲曲唱給更多人聽。
支部打造“學、演、講、賽”四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指導學生榮獲全國第七屆大藝節專業組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國賽銅獎、省賽金獎等。
“老師鼓勵我們積極參加比賽,給予了很多幫助。在一次次比賽中,我更加堅定了要成為一名音樂教師的理想。”學院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張賀楠說。
錨定目標,實干篤行。學生奔跑在追夢的路上,常常自發利用休息時間練習,音樂教室里不時傳來婉轉悠揚的曲調。學院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氛圍,師生將紅色故事、文化記憶融入唱詞和旋律中,這是藝術的接力,更是精神的傳承。
黃梅戲傳承與創新黨支部,恰似紅燭,以信仰之光照亮育人之路,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高水平的黃梅戲專業人才,為黃梅戲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譜寫著守正創新的時代華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