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曉勇 胡珊)民辦學校資不抵債瀕臨破產邊緣,破產重整沒有先例,如何走出困境?近日,在蘄春法院的有力推動下,曾經債臺高筑、瀕臨破產的某民辦學校,通過“預重整”的方式化危為機,重新回到正常化軌道。
作為蘄春縣內一所民辦非營利性寄宿制中小學校,該校也是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的重大民生工程。因建設初期投資巨大、管理層決策失誤、財務管理混亂、融資利息畸高,2022年10月,學校資金鏈斷裂。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成立專班,后該校改組理事會管理學校,但學校股東、債權人之間的矛盾一直未化解,學校仍無法扭轉虧損局面。該校負債2.1億多元,在外省多家法院涉案幾十起,賬戶長期被凍結,難以正常運轉。
此后,債權人張某某、楊某某申請對該校進行破產預重整,同時提出重整申請。司法實踐中,民辦學校因資不抵債破產的案件尚無明確法律規定。考慮到若直接關停或直接啟動破產清算程序,將引發學生停學、教師失業等一系列“連鎖效應”,不利于社會穩定。
為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風險,蘄春法院積極主動作為,協調由黃岡中院、市破產管理人協會發起成立黃岡市企業重組重整法律服務站蘄春分站,為后續處理糾紛提供了參考性和實操性的指導意見。經審理查明,該校教育質量較高、生源穩定、發展前景良好,具有重整價值。
4月24日,蘄春法院依法啟動破產預重整程序。“案件債權債務關系復雜,個人債務與學校債務存在混同現象,矛盾問題突出……”在工作調度會上,承辦人王曉勇介紹了案件相關情況。
為解決該校化債難題,蘄春法院通過網絡搖號選出臨時管理人,發出意向投資人招募公告,對學校教育質量、生源、發展前景等進行廣泛宣傳。令人欣喜的是,該校收到了多位投資人報名。經過與債務人、意向投資人、債權人代表多輪溝通磋商,臨時管理人制定了兼顧多方利益、可行性的重整計劃草案。
該院創新債權受償方案,通過一次性清償和留債分批兌付相結合的方式引入重整資金。23名債權人對6000多萬債權選擇一次性清償,其余債權人選擇分批兌付。最終,該重整計劃草案在債權人會議上獲得高票通過。經管理人申請,該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并終止重整程序,學校得以重整成功。至此,該校終于實現“涅槃重生”。
下一步,蘄春法院將持續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司法對破產企業的挽救功能,切實擔當“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職責使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