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呂雷 章勇)驚蟄時節,大別山南麓的蘄州鎮竹林湖村,千畝蘄艾田里嫩綠的艾草隨風起伏。在村東頭艾草加工廠內,32歲的馬保正仔細查看新研發的艾草蒸汽眼罩生產線。
這位被鄉親們親切稱為“小馬”的創業者,用十年時光將野生蘄艾打造成年產值千萬的產業鏈,書寫著新時代“靠山吃山”的鄉村振興故事。
從服裝銷售到“艾草匠人”
2009年,剛滿18歲的馬保像多數農村青年一樣,背上行囊前往北京務工。在服裝銷售行業摸爬滾打五年后,這個習慣被稱作“小馬”的年輕人卻做出驚人決定:帶著全部積蓄返鄉創業。“當時村里人都說我城里生活不過,偏要回來當農民。”回憶起2013年的選擇,馬保翻著手中泛黃的創業筆記笑道。
命運的轉折始于2012年冬。聽聞四川友人通過艾灸治愈面癱的案例,這個聽著李時珍傳說長大的青年突然意識到:家鄉漫山遍野的蘄艾,或許正是等待開發的"綠色金礦"。
經數月調研,他發現了驚人商機——彼時淘寶平臺蘄艾產品年銷售額已突破5億元,但優質原料卻供不應求。于是,小馬迅速找到創業方向,在淘寶上注冊網店,通過互聯網銷售蘄艾產品,沒想到一年的銷售額近50萬元。
初嘗甜頭的他卻在此時做出更冒險的決定——將全部利潤投入擴大種植。2013年春,馬保在竹林湖村流轉5畝荒地試種蘄艾。這個被明代醫典譽為"灸家珍品"的草本植物,在蘄春獨特的北緯30°氣候帶中展現出旺盛生命力:無需復雜管護,年可收割三茬,干艾葉畝產達500公斤。
從負債累累到逐步翻身
創業之路遠比預想坎坷。2014-2018年間,技術短板讓這個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屢遭重創:因缺乏除草經驗,艾苗被雜草吞噬;存儲不當導致百噸干葉霉變;盲目擴張又遇市場價格波動......最艱難時,馬保背負著60萬元債務。
面對經濟的壓力,家人的疑惑,自己的迷茫,小馬多次想到放棄。但小馬沒有退縮,他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堅持了下來。資金短缺,他就向銀行貸款、向親友借款;技術不行,他就上網查找資料,到田頭去請教蘄艾種植大戶,與他們交流種植經驗。
因為他堅信,只有好的原材料,才能產出優質的產品。重在品質,貴在堅持,真材實料,底氣十足。憑著吃苦耐勞的勁頭和執著鉆研的精神,小馬的蘄艾種植技術越來越好,蘄艾產量也越來越高。
短短幾年時間,他從起初種植蘄艾僅5畝,發展到現在蘄艾種植面積近1000畝,從起初純種植發展到現在擁有蘄艾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開發出蘄艾條、艾灸貼、艾灸蒸汽眼罩、足浴包、養生枕頭等10多個蘄艾產品,在線上線下多個平臺同步銷售,年產值超千萬元。
“原來沒有想過要做那么大,我就想著拼命賺錢,盡早把欠人家的錢還清。”談起自己的創業路,小馬樂觀地說,那時候的日子雖然是苦了點,但眼看著債務數目越來越少,心里還是比較寬慰。
從個人致富到帶動鄉親
“和而不同,情系桑梓”。在小馬心中,返鄉創業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對家鄉強烈的感情和經營發展的結合。漸漸發展起來的小馬并沒有忘記鄉親們,在蘄艾種植基地走上正軌后,小馬就鼓勵周邊村民利用閑置土地發展蘄艾種植,對蘄艾進行統一收購,在提升竹林湖村的蘄艾質量和銷量的同時,也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
“現在家門口就能掙工資。”竹林湖村民張春枝在蘄艾基地工作三年,月收入4200元。像她這樣的受益者全村有30余戶,馬保創立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保底收購、技術培訓和利潤分紅,使農戶年均增收3萬元。
從2020年開始,在擴大蘄艾種植規模的同時,小馬開通“蘄艾種植(小馬)”賬號,嘗試通過抖音、快手等網絡直播平臺,免費教授網民種植蘄艾,講解蘄艾種植相關知識。
一場端午采艾直播吸引200多萬網友圍觀,單日銷售額突破20萬元。如今他的抖音賬號已積累27.5萬粉絲,帶動周邊8個村莊發展農村電商物流網點。
夕陽西下,艾草基地飄出陣陣艾葉清香,又一批發往外地的訂單等待確認。這個曾經“最沒出息的守村人”,正帶領鄉親們將《本草綱目》中的古老智慧,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青春的力量正在喚醒沉睡的綠水青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