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毛紅平 吳越)春風拂面萬物蘇,植樹添綠正當時。3月上旬以來,紅安縣開展義務植樹達3萬余人次,植樹21萬棵,綠化面積超4000畝動。
近日,紅安縣13支志愿服務團隊約1300人開展志愿活動,聚集科學綠化、全域綠化和生態保護修復,當日共栽種女貞、刺槐、冬青等樹種1.8萬余株,綠化面積300余畝,助力春季綠化攻勢。
科技賦能定思路
據了解,該縣注重城區綠化美化、鄉村鎮區綠化美化、通道綠化美化、高速廊道生態修復和森林質量提升、全縣森林林分林相改造等5個方面,加大造林綠化力度,著力打造生態優先發展的生態支點。
在實地勘察基礎上,利用GIS信息平臺精準識別,輔以無人機探測,對縣域內植物分布、生長態勢進行全面摸排,考慮美觀性、適應性、經濟性等因素,注重季節特點,構建“四季八類綠化補植一張圖”。
據悉,2024年以來,該縣共完成營造林增綠3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13%,森林蓄積量達564.99立方米,實現林業總產值39.786億元,油茶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大別山油茶主產區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人工造林2.5萬畝、退化林修復10萬畝、封山育林14萬畝,筑牢“大別山革命老區”綠色屏障。
志愿活動強載體
該縣在專職專業的基礎上,推行“互聯網+義務植樹”新模式,發動縣直單位、社會團體、志愿團隊及來紅游客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營造愛綠、植綠、護綠濃厚社會氛圍。今年以來,義務植樹達3萬人次,植樹21萬棵,綠化面積超4000畝,全年計劃補植改造馬尾松林7.6萬畝。
跟蹤聯動增質效
“擴綠提質并舉,加快實現碳中和遠景目標,實現綠色循環發展,整體提升建設支點的生態承載力。”紅安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聯動,強化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加快實施國債森林防火項目,切實加強松材線蟲病防控。開展宜林荒山、生態水岸、美麗通道和宜居鄉村綠化,推進國土綠化質量提升。
近年來,綠化荒山12600畝、通道255.6公里,縣級以上通道基本實現應綠盡綠。累計投入資金1.02億元,鎮區建成區綠化率超30%,村莊林木綠化率超40%。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