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一鋒 范瑩瑩)3月15日上午,由?湖北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散花鎮?茶葉)建設單位——浠水縣董河茶葉專業合作社?承辦的省級茶產業技術培訓會順利召開。
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山區茶園生態綠色增效栽培技術”項目的基層實踐載體,本次會議聚焦生態增效、茶園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通過“現場授課+田間課堂”形式,實現科技服務“零距離”。
在“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山區茶園生態綠色增效栽培技術培訓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石元值指出,?“生態茶園的核心在于技術輕簡化與效益可持續化”?。
浠水作為典型半山區縣,茶園多分布于坡地,面臨水土流失、病蟲害防控難等問題。會上提出的?“生物防治+智能監測”綠色防控體系?、?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通過完善茶園化肥農藥減施與高效利用方法,建立因地制宜的茶園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為全縣茶園減藥減肥、提質增效提供了可操作方案。
作為湖北省“515”茶產業鏈協同推廣行動的落地實踐,董河合作社在培訓會上展示了其與湖北省農科院聯合研發的?“茶尺蠖性信息素誘捕器”?。
該技術通過釋放人工合成的雌性茶尺蠖性信息素,吸引雄蛾進入誘捕裝置,干擾其正常交配,從而降低蟲口密度,達到生態防控目的,目前畝均節約成本200元?。?
董河合作社理事長景來仕介紹,合作社通過“科技幫扶+農戶”托管模式,在董河村建設?“茶精深加工共享車間”?,預計年消化鮮葉40噸,帶動周邊農民1000多人,務工總支出費用超過300萬元。
適逢春茶采摘關鍵期,培訓會特設?“科技特派員田間實操課”?。在董河合作社千畝茶園基地,省科技特派員、茶葉專家毛迎新教授手持擴音器,向百余名茶農演示?“倒T形輕修剪”?和?“無人機葉面肥噴施”?技術:“修剪深度控制在5厘米,留足營養枝;無人機飛行高度2米,霧化藥液更均勻……”
針對去年危害嚴重的灰茶尺蠖,提出了“修剪枯枝,性信息素防控越冬代羽化成蟲,核多角體病毒防治幼蟲”的三步走防治策略,并捐贈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誘捕器100余套,提供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服務,為今年的茶葉生產保駕護航,茶農紛紛掃碼申領設備。
“老師講解得很好,從茶葉的種植、管理到制作都講得很詳細,培訓對于提升我的種植能力、加工水平具有很大幫助。”參加培訓的茶農胡仕明說道。
“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不是‘掛牌子’,而是‘扎釘子’!”毛迎新表示,團隊通過“常年駐點+季節性突擊”服務模式,2024年累計下鄉200余天,解決茶園凍害、加工工藝標準化等技術難題17項。
浠水縣科經局負責人則強調,將充分吸收此次培訓成果,發揮“縣域創新樞紐”作用,為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建設提供全方位支撐,讓更多“董河經驗”在鄉村振興中開花結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