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毛人杰)6月16日,仲夏時節,紅安高新區在烈日的炙烤下,到處是一派火熱的建設場面。當日,紅安縣又有12個主導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協議投資額達32.5億元。
“從2010年12月16日,紅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拉開建設大幕,至今已走過15年歷程。從起步區2.3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64.3平方公里、建成區40平方公里,從一片荒蕪之地成長為現在的南部新城及‘一區兩園’。”紅安縣委書記、縣長胡廣在紅安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充滿激情地說。
十五年來,一如既往緊盯園區抓發展
數據見證奇跡。15年來,紅安高新區已成功招引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幼小的高新區交出了亮眼成績單,截至2024年底,紅安高新區落戶企業676家,投產項目498個,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21家,累計完成產值141.86億元,領跑全縣,實現“量增、質躍、速快”的蝶變,加快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乘著重大項目落戶的東風,紅安高新區通過編制招商地圖、產業圖譜、全產業鏈重點企業圖譜,全力推進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精準招商。
蹄疾步穩,紅安高新區始終把“工業強縣”作為第一戰略,在嚴把入園標準、節約集約土地利用及科技含量“三關”,提升招引“熱度”、建設“力度”、服務“溫度”,構建重大項目特別是十、百億級項目簽約、開工、建設、投產的良性循環,努力在發展經濟、優化環境上當好龍頭、作出表率。 招引“熱度”增溫 “紅安紅”引來”百鳳朝鳴”。
近年來,紅安高新區主動融入全縣發展大局,將發力點聚焦到現代化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三大主導產業上。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堅持“雙城驅動”,將“拼經濟、抓產業、建項目、護企業、優環境”作為高新區首要任務,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到2024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121家,累計完成產值141.86億元,同比增長12.53%,占全縣比重86.76%。
未來三年,精準把舵推動集群發展
未來三年,目標明確。
17日,筆者從《紅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上了解到,該縣未來三年,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1%;稅收總額收入達到12億元以上。四上企業總數達到200家以上,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50家。園區人口達到10萬人左右。
6月10日,由覓兒寺鎮招商引資的武漢筑界未來建材科技公司在高新區舉行開工慶典,今年以來,該鎮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招商10余次,拜訪企業20余家,接待來考察的客商30余人次,簽約項目7個,協議投資額17.9億元。
據悉,該縣通過科學謀篇布局、精準把舵定向,確立家居建材、裝備制造(電力通用設備)兩大主導產業,同步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文旅康養、現代科教服務三個特色產業,加快推進泛家居產業園、城西食品工業園、紅海高科技產業園、武漢六環紅安商貿物流園、高鐵站綜合商務片區、武漢北大學城六大專業園區(片區)建設,構建產業生態,推動集群發展。
近年來,項目建設的“紅安速度”成為高頻詞匯。其中,有多個“紅安速度”就在紅安高新區產生。這些速度的取得,離不開該區實施的項目謀劃、要素保障、提速提效“三大攻堅行動”。
該縣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加快構建“產業新區、大學新城、公鐵樞紐”的產城一體新格局,努力把紅安高新區打造成大別山革命老區融入武漢都市圈的橋頭堡,武漢同城化緊密融合區,華中泛家居產業重要聚集區,武漢北新興科教基地,為紅安建功支點建設貢獻力量。
該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堅持“雙城驅動”,將“拼經濟、抓產業、建項目、護企業、優環境”作為高新區首要任務,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到2027年,基本形成綜合實力提升、產業結構優化、空間布局合理、體制機制完善、創新能力增強、區容區貌良好、營商環境優質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進入全市省級高新區(開發區)第一方陣。
胡廣要求,全縣上下要聚焦重點、靶向發力,奮力推動高新區提質增效,力爭到2027年,把高新區打造成大別山革命老區融入武漢都市圈的橋頭堡、武漢同城化緊密融合區、華中泛家居產業重要聚集區、武漢北新興科教基地,高新區承載力、創新力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主要考核指標進入全省開發區先進行列。
“紅安高新區從15年來驚人變化與紅安的干部作風的轉變離不開,未來三年的行動方案更激勵人心。”紅安縣委書記、縣長胡廣深有感觸地說。
15年來,紅安高新區堅持轉作風、抓落實,變官為仆、變管為服,“服務企業無小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形成“一把手”、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一線解決問題,“現場辦公、辦完即走”“主動出擊、領銜問題、一抓到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
據悉,紅安高新區與黃岡高新區共享國家級金字招牌,規劃67平方公里,已建成40平方公里,集聚千川門窗、金牌廚柜、寧豐板材等泛家居全產業鏈企業140余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