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家圣 周兵兵)隨縣高城鎮新屋村,兩年間從縣級貧困村蛻變為美麗鄉村示范村:村集體收入破3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萬元,中藥材、菌菇產業年產值超280萬元。
貧困村變成美麗鄉村示范村,為何?6月3日筆者獲悉,這場蝶變源于高城鎮財政所“資金撬動+黨群共建+監管護航”的創新實踐——以400萬財政資金撬動700萬社會資本,探索出財政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
該鎮財政所統籌整合各級資金400萬元,聚焦基礎設施與特色產業,建立“項目清單+資金臺賬”雙監管機制,確保精準投入。道路硬化、河道清淤等12項民生工程全程公示,群眾滿意度100%。創新“財政+鄉賢”模式,吸引王玉友、葉星等鄉賢投資700萬元。啟程農業、天章合作社分別打造中藥材基地和菌菇產業園,帶動50余戶就業,戶均年增收4000元。
同時,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30名黨員先鋒隊帶頭參與土地流轉、調解矛盾。黨員劉大哥率先流轉6畝地,帶動13戶加入。建立“以獎代補”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熱情,300余人次投工投勞、自籌17萬元,完成74戶農房立面改造、30個特色花壇建設,“泥水路”變“致富路”。村民李大姐感慨:“現在跟著合作社種藥材年入2萬多,日子比金銀花還甜!”村集體入股產業項目年分紅超27萬元,產業鏈持續延伸。
激活發展動能,更要守好“錢袋子”。財政所將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悉數納入“陽光賬本”,決策、合同、收支明細定期公示,接受全民監督。資源流轉、發包、入股全程公開透明,有效保障了百畝藥材基地、菌菇產業園等重大項目順利落地。曾經的荒蕪田舍、閑置資源,蝶變為支撐產業的綠色基石,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
另外,高城鎮財政所正支持新屋村拓展中醫藥研學、康養旅游等新業態,升級“百草園”為“文化IP”;深化“財政賦能+數字治理”,以績效評估促長效發展。其總結的“資金撬動、黨群共建、監管護航”模式正向全鎮推廣。
“用精準投入激活產業,以陽光監管筑牢根基,讓更多鄉村煥發生機。”隨縣高城鎮財政所負責人信心堅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