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這是對疫情防控實踐的最新思考之一。
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活動召集人徐立全為第一提案人的《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的建議》聯名提案,圍繞堅固城鄉社區這個基層基礎、穩固國家大廈,向國家建議加強對城鄉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完善社區治理體制機制、重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強社區建設立法修法工作等。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楊松、王紅玲、江利平、黃利鳴、楊希雄、鄭軍、胡仲軍為聯名提案人。
突出重點抓“兩頭”
黨建是龍頭,居民自治是重頭
社區是人民群眾生活休憩的家園,是社會治理最深厚的支撐。
委員們建議,在中央層面成立由中組部牽頭,中央政法委、民政等有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統籌推動城鄉社區建設和鄉村治理等,增強基層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健全社區治理體制主要是抓‘兩頭’,即黨建是龍頭,居民自治是重頭。”楊希雄委員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疫情發生以后,我們的社區黨組織發揮了戰斗堡壘的超強戰斗力,黨旗始終高高飄揚。
他建議,建強龍頭,以黨建為引領加強社區“兩委”特別是支部建設,健全社區大黨委機制;延伸黨建工作鏈條,不斷完善“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組織體系;增強黨建活動實效,各社區結合建設實際和民生實事,開展黨員主題活動日等。突出自治,建立健全居務公開、民主議事、民主評議等制度,成立自管會或居民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探索“三無小區”管理新模式,搭建活動平臺,抓激勵機制,用“積分制”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江利平委員表示,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負責、各方參與、協商議事、服務群眾的治理格局非常重要,是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層協商直接關涉群眾權益,是優化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徑。通過搭建“協商在一線”等制度化參與平臺,有事多商量、遇事會商量,就能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戰勝困難。
建立一支這樣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穩得住、留得下、懂協調、有熱情
“平均不足10人的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往往要服務上萬社區居民。”王紅玲委員說,建立穩得住、留得下、懂協調、有熱情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刻不容緩。
她回顧說,疫情發生初期,社區工作力量捉襟見肘,各級黨委、政府迅速決策并組織安排大批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加上志愿者的廣泛動員和參與,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黃利鳴委員說,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關鍵在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社區治理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很重要,有效整合政府、社會和居民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的新格局。治理過程的協商性很關鍵,要積極探索基層協商民主、社會組織協商民主的有效實現形式。治理過程的全周期性應充分考慮,既要加強社區的常態治理,也要重視社區的非常態的“應急”治理。建議實事求是做好頂層設計,對社區的人、財、物等方面加強投入,使其有能力擔當新時代賦予社區治理的新使命,不負老百姓對社區治理的新期待。
委員們還建議,加強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適當增加社區工作人員,提高福利待遇,暢通進入公務員隊伍和事業單位的通道。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教育培訓,大力發展和培育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已實施30年未修訂。”委員們建議,加強社區建設立法修法工作,及時修訂《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研究制定社區治理促進法等,適時出臺社區治理規范性文件。
加強社區“網格”管理數字化建設
讓數字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在疫情防控中,社區工作者經受了考驗,但社區“網格”管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
“加強社區‘網格’管理數字化建設,努力建設管理規范、服務高效的和諧社區,讓數字多跑腿、群眾少跑路。”胡仲軍委員這樣解答。
他建議,加快“智慧社區”建設,實現社區內各單位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如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數據庫并適時更新、動態管理,建立社區居民服務平臺,整合有關服務以及生活用品配送、健康服務等功能,為居民提供及時、易操作、個性化的服務。
“合理規劃、標準化建設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網點,建立完善的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必不可少。”他建議,完善社區醫療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社區“家庭醫生”制度,重點關注孤寡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困難家庭等群體,為社區居民科普、培訓衛生常識和傳染病防控知識,提供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等治療和轉診服務。
“‘云生活’‘宅經濟’已經闖入人們視野,提高社區商業服務信息化水平需要得到重視。”他建議,支持商業企業與社區合作,建設網絡購物平臺;通過居民基本信息數據分類建群,對不同群體定制不同的服務等。
委員們還就加大對中西部城鄉社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強化信息互聯互通等提出了建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