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尚書·洪范》提出了古代中國關于幸福的五條標準:“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也就是說幸福的人生,就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這五福俱全。結合當下,便是衣食無憂、身心康寧、相處和睦、傳家有道,做好這4件事,我們方能收獲幸福。
01 衣食無憂,要靠自食其力
衣食無憂是什么狀態?有人說,家里有上千萬,錢一輩子夠花;也有人說,自己支付得起自己的生活;還有人說,財務自由就是衣食無憂。
雖說每個人的定義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衣食無憂必須靠自己的雙手才能獲得。
《涇野集·呂柟》中有一個“西鄰五子”的故事,鄰居有五個兒子,樸實兒子種田,機敏兒子經商,瞎眼兒子算卦,駝背兒子搓麻線,坡腳兒子紡線,五子雖各有缺陷,但都勤勉肯干,吃苦耐勞,“皆不患于衣食焉”。
西鄰五子的衣食無憂源于他們自食其力。要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那些辛勤勞動灑下的汗水,終將成為我們生活的底氣,累積成我們向上攀爬的階梯,托舉我們看到更好的風景。
02 身心康寧,要靠節制有度
《菜根譚》中說:“事事留個有余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事事求圓滿,或招內憂外患,節制而有度,方可身心康寧。
一個節目中,26歲女孩周西講述了她的患癌經歷。年輕的周西是精英律師,正在最好的年齡為美好前程奮斗,不曾想到癌癥會和自己扯上關系。
躺在病床上的周西回憶過去一年,熬夜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態,沒有認真吃過飯,永遠放不下手機,關不掉電腦,步履匆匆,一刻不停。
直到失去健康,周西才后悔,曾經滿滿的行程里,為什么沒留出一點點空隙為自己的健康考慮。
身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做事太滿難免會不堪重負。身心康寧是幸福的前提,善待自己,節制有度,方能身體健康,內心安寧。
03 相處和睦,要靠以禮待人
《史記·管晏列傳》記載了齊相晏嬰以禮待人的故事。晏子出使晉國,偶遇一位名叫越石父的奴仆,將他贖買回國。回到相府,晏子徑直進入房間,越石父很生氣,要求與晏子斷絕關系。
晏子很奇怪,覺得越石父恩將仇報,細問之下,越石父回答,先前您坐車,不同我打招呼,我以為您是一時疏忽。現在您又不向我告辭就直接入屋門,這與把我看作奴仆是一樣的。您不能對我以禮相待,我還不如去做別人的奴仆。
晏子聽了越石父的話,趕緊和他道歉,還設宴款待了他,最后倆人成了知己。
以禮待人,不因對方位低而偏見,也不因自己位高而怠慢,平等相待,恭敬有禮,方可相處和睦。
04 傳家有道,要靠以身作則
家風是一個家的魂,也是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準則,但好的家風離不開家長們的以身作則。正如《紅燈記》里唱到:“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方能傳家有道、和諧昌盛。
司馬光曾說:“父之愛子,教以義方”,家庭作為人生最初之學校,家長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必須做好表率,好家風才能代代相傳,澤被后世。
人人都想五福俱全幸福一生,但幸福的人生從來不簡單,需要我們勤勞、節制、禮讓、自律。愿我們輕裝上陣,惜時如常,日日幸福在路上!
主播|莘荑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本文經授權轉載。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