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袁德芳
此次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提出“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堅持視創新創造如生命,堅持抓創新發展像拼命”,為我省加快建設科技強省指明了方向。省發改委將按照本次會議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全力當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服務創新創造的“店小二”、促進創新發展的“施工員”。
全力當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著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一是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湖北科教實力雄厚,產業基礎良好,創新資源豐富,我委正推動整合省內優勢資源,堅持錯位發展,優化完善建設方案并積極向國家匯報爭取,積極推進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工作。二是謀劃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出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辦法,優化提升脈沖強磁場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序推進精密重力測量、生物醫學成像研究設施、武漢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微生物、磁陷式氘氘聚變中子源、作物表型組學、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預制。三是推進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推進國家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我省建設國家病毒性疾病防治產業創新中心。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爭取國家在我省布局更多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積極開展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評估認定工作。
全力當好服務創新創造的“店小二”,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一是開展技術攻關。支持我省高校院所、領軍企業承接好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建設,并確保如期實現既定目標。開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協同攻關行動,通過揭榜掛帥方式,遴選研發能力強的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進行揭榜攻關,力爭攻克并掌握多項關鍵核心技術。以未來網絡、生命健康、生物育種、前沿材料、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海洋科技等未來產業為重點,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加快原始創新積累與突破,培育若干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跑者”和未來產業變革核心技術的“貢獻者”。二是抓好創新改革。推進武漢市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聚焦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進行改革探索,力爭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服務、數據運用確權等關鍵環節取得改革進展,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改革成果。三是推動“雙創”升級。著力推進7個國家級和26個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專業化、功能化、特色化發展,打造創業就業、融通創新和精益創業的“試驗田”,及時推廣可復制的先進經驗。構建“國家級示范基地—省級示范基地—儲備基地”的梯次培育格局,建立健全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機制,提升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和發展能級。支持龍頭企業建設雙創支撐平臺,支撐上下游企業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
全力當好促進創新發展的“施工員”,著力發展新興產業集群。一是深化重點產業延鏈補鏈。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百強等重點企業,支持各地結合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促進長江存儲、京東方等龍頭企業產業鏈本地化發展。二是壯大生態主導型“鏈主”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開展以集聚高端人才、整合先進技術、壯大優勢品牌為重點的產業并購重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行業引領作用,開放技術創新資源、供應鏈資源和市場渠道,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三是培育“專精特新”沿鏈企業。培育一批專注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高的“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企業,支持其融入本地“鏈主”供應鏈產業鏈。四是強化集群內生聚合。圍繞武漢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四大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若干個集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成果推廣、創業孵化、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探索企業、政府和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的新型合作長效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產業“數據中臺”,以信息流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協同發展,打造跨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集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