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作者:月月
來源:勵志語錄(ID:lizhi743)
“65歲,我成了免費保姆。”為了幫忙照顧小外孫,65歲的李阿姨和老伴一起從湖南老家來到女兒所在的城市。可不到一年,老倆口就和女兒吵翻了天。
李姨委屈地說:“活了大半輩子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大老遠跑來給你們當保姆,不感激也就算了,還挑三揀四,嫌這嫌那。你們行,自己帶,我回家去。”
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育”的現象變得十分常見。
01
曾在抖音上看過一條點贊千萬的視頻,視頻里的奶奶講述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早上6點半,起床做早餐;
7點,早餐準備好,一邊給孫子收拾洗漱,一邊叫醒兒子、媳婦起床吃早飯;
7點半,送孩子上學;
8點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小孫女已經醒了;
帶著孫女去公園玩一會回來,來不及休息,就要趕緊去買菜,不然孫子中午回來會餓肚子……
或許,這就是所有帶娃老人的真實寫照。
但這還不是最累的,最怕就是一邊受著辛苦,一邊卻受著委屈,還遭子女埋怨。
都說中國式父母是天底下最隱忍的生物。年輕時為了孩子心力交瘁,到老了依舊有操不完的心:孩子雖然長大了,可孩子的孩子還小啊!
和自己的子女比起來,自己能否適應、交不交得到朋友、開不開心,似乎已經“沒那么重要”了。只要能幫上一點忙,就是他們最大的動力和安慰!
這世上,所有不愿委屈孩子的父母,都在委屈自己。
怕孩子壓力太大,所以窮盡一生買套房子;怕孩子受了委屈,所以勞心勞力伺候月子;怕孩子分身乏術,所以二話不說照顧孫子。
可到頭來,竭盡所能卻換來心安理得,子女是一邊依賴,又一邊嫌棄,對父母既沒有感恩,更缺乏尊重。
02
更讓人心寒的是,平日里干的越多,被埋怨的就越多。“媽,孩子不能這樣慣著,都被你慣壞了。”“你的方法不對,不科學,不能這樣照顧孩子。”“怎么回事,孩子都發燒了,你怎么不告訴我呢。”
很多帶孩子的老人都坦言,給兒女帶孩子既是心甘情愿,也是迫不得已。心甘情愿的是,為了子女兒孫,再苦再累也不怕。但面對子女的嫌棄和不滿,他們又顯得“迫不得己”,自己好像做什么都不對,真的是又氣又累。
還記得新聞曾報道過一個幫忙看孫女的爺爺,有一次他差點丟了當時2歲半的外孫女。“我正仔細看一株梅花的介紹,突然意識到外孫女不見了。”他喊出了平生最大的嗓門,在整個公園奔跑叫喚孩子的名字。
整整半小時,他想的竟不是外孫女的安全,而是回家怎么跟女兒交代。好在半小時后,他在一棵樹下找到了外孫女。
如今,“帶孫焦慮癥”早已成了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社會病”。可原本,他們不必如此。
退休之后,誰不想種花、跳舞、下棋、看書,悠閑地渡過晚年。但他們甘愿切斷老家的親戚朋友,遠離家鄉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住進子女家的次臥。
這樣無條件的幫忙,除了愛,別無其他。
03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的生活負重前行。只要平時多用心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有多深,有多重。
很多時候,正是老人的默默付出,才讓我們有了前行的底氣。
可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其實父母也有好多委屈,也有很多無奈,有時候可能他們盡力了,也沒做到子女心里的一百分。他們也許不完美,但他們是最愛你的。
為了這份“不完美”的愛,也別再讓父母越年邁越無助,越付出越心寒。
古語有言:“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請對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多說一聲謝謝;也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吧!
余生不長,原諒父母的不完美,才是最好的孝順。
(收看收聽更多《東湖夜讀》文章,請下載荊楚網客戶端、關注荊楚網微信公眾號。)
主播|夏萌
文章來源:勵志語錄(ID:lizhi743),感恩遇見,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荊楚網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cq3908。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東湖夜讀欄目有償招募主播
如果您熱愛朗讀、有聲音特長、愿意分享
留言告訴我們,荊楚網將為您提供展示的平臺
小編微信:zy895859058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