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女兒派
來源:女兒派(ID:nverpai)
1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唯有榜樣是條捷徑。
經常聽到身邊不少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怎么就那么難管呢?
上到十幾歲的青春期少年,下到只有3歲的小人兒,家長管得越多,孩子越反抗;家長管得越緊,孩子越叛逆。
不禁讓人困惑,到底是哪出了問題呢?也許答案是:要管好孩子,家長首先要管好自己。
看到這樣一張圖:地鐵上,媽媽看書,孩子在一旁也拿起一本書看;另一個媽媽在玩手機,孩子也湊過去盯著手機看。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單全收。然后從他們的視角,將真相粗暴地展現在父母面前。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很可能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父母的眼睛只盯在了孩子身上,對自己的錯誤卻毫無察覺。
勁都往孩子身上使,只顧大刀闊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不管自己。這樣“雙標”教育最容易導致的結果就是:父母越管越頭疼,孩子越來越叛逆。
所以,一個家庭最該被教育的,是父母。父母管不好自己,所有的教育都是無用功。
2
有人曾說:“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教育的關鍵在于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會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標桿”。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要先行。
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緒,孩子遇事也控制不住自己,只會復制父母發怒的樣子。
父母遇事時只有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氣,才能看見孩子情緒背后的需求,引導孩子感知、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理解和接納中學會共情。
父母“管好自己”,比管孩子100次都有效。
父母只有先管好自己想玩游戲的沖動,管好自己想玩手機的欲望,孩子才能在父母嚴于律己的熏陶下習得自律。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有哪些習慣影響了你一生?
一位網友回答:
“十幾年來,我的爸爸堅持每天6點半起床,看書充電。而我的媽媽,只要有空閑,也會拿起書本認真閱讀。每天晚飯后,父母總是相約在樓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總是樂此不疲地交流運動的好處。多年以后,我才驚覺這些是父母‘刻意為之’的教育。曾經的我,早上起不來,一看書就發困,一運動就犯懶,可當我看到父母都還在堅持,就突然覺得早起也沒有那么痛苦了,讀書好像也沒有那么難,運動也成了每天的習慣。”
一位教育家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養孩子很難,但父母自身不放棄,孩子便會在跟隨父母的腳步中成長。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唯有榜樣是條捷徑。
3
有位校長說:“與其每天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試圖掌控孩子成長的每一秒鐘,做父母的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便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孩子卻不買賬。這是因為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很難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影響,孩子也因此缺乏向上的動力。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長方式,就是復制現在的父母。
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后教人;先自管,而后管子。只有我們先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引導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點亮“在看”,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成為孩子前行的引領著,共同成長,溫暖前進。
(收看收聽更多《東湖夜讀》文章,請下載荊楚網客戶端、關注荊楚網微信公眾號。)
主播|朝慧
本文來源于女兒派(ID: nverpai),關于養育女兒的干貨,這里都有;關于養育女兒的苦甜,這里都懂;愿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主編:王會
編輯: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