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住鄂全國政協委員仲志余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久久為功,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的大會書面發言。
他說,近年來,國家制定了第一部流域性的法律《長江保護法》,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流域機構強化統一調度、統一管理,防洪、供水、生態效益顯著,“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但也要認識到,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他認為,需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久久為功,持續推進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人水和諧共生。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強化水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
完善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強化水文、水質、水生態協同監測,推進湖泊、濕地、水生生物、入河排污口、飲用水水源地的監測。
建立健全水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平臺與共享機制。
定期開展流域江河湖泊水生態健康評價,發布健康報告,強化公眾監督。
加強河湖生態環境治理保護——
加強點源、面源和流動源治理,強化“三磷”污染治理。以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洱海、滇池等重要湖泊為重點,江湖同治、水岸同治、流域同治,構建完整、穩定、健康的湖泊生態系統。
開展長江干流與重要支流的河湖水系連通修復。
劃定河湖空間保護范圍,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實施空間帶修復,打造河湖綠色生態廊道。
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防止人為水土流失。
建立健全保障體系——
依據《長江保護法》,盡快建立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統一指導、統籌協調長江保護工作。
加大中央財政對源頭和水源涵養地資金投入,推進省級層面實施市場化、多元化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逐步建立與生態環境質量掛鉤的財政資金獎懲機制。
加強長江大保護生態環境基礎科學和跨學科交叉研究,探索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背景下河湖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開展江湖關系變化、總磷溯源和控制、水污染控制、湖庫水華發生機理及防治等關鍵技術的研究。
強化水生態環境考核評價與監督制度——
建立健全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推動《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出臺實施,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引導各地履行水生態保護修復責任。
加強對長江流域各類保護、開發、建設活動等進行監督檢查,嚴格紅線考核,狠抓監督管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實習生 周婧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