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宏泰集團總經理陳志祥(右)做客湖北日報企業家全媒體縱橫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李斯
金融,經濟的“血液”和現代經濟的重要支撐。
一個強大的省級金融控股集團,能極大地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金融硬支撐。
作為今年省屬國企改革的“首發隊員”,1月掛牌成立的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湖北宏泰集團”),就肩負著打造省級金控平臺的重任。
4月7日,湖北宏泰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志祥走進湖北日報5G演播室,分享湖北宏泰集團穩步推進國企改革,向全國一流金融控股集團目標邁進的故事。
企業名片
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由省委省政府鄂辦發〔2022〕1號文件批準成立,是以綜合金融服務、要素市場建設、政策金融保障、資本運營為主業的省屬唯一金融服務類國有企業。集團現注冊資本80億元,全資、控股企業15家、上市公司1家。2021年集團資產總額為60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利潤總額14.5億元。
精彩語錄
新組建的湖北宏泰集團,打造全省唯一的省級金融服務類企業、全省唯一的省級金融資源承接主體、全省唯一的省級金融工作抓手平臺。
改革方案公布后,集團經營工作面臨的最大形勢,就是在新的功能定位下、在資產底盤上如何經營布局的問題,布不好局就肯定開不好局。
碳金融必將成為我省金融工作的新發力點和新增長極。
三個“迫切”催生新宏泰
對于湖北而言,為何需要一個實力強大的金融控股平臺?在陳志祥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迫切需求。
一是省級國有金融資源基礎相對薄弱,打造地方金控平臺需要“大牌照”行政性歸集和“小牌照”市場化建設“雙管齊下”。二是全省上市公司金融屬性整體偏弱,打造地方金控平臺需要立足產融結合,將資本市場運作和上市公司重組作為重要手段。三是我省已形成全國碳市場核心資源富集的區域優勢,需要打造地方金控平臺將碳金融創新發展作為新發力點和新增長點。
基于此,新宏泰的成立,恰逢其時。此次改革重組,整合力度大、涉及范圍廣。
陳志祥介紹,作為我省新一輪革命性重塑、重點改革的省屬國企,全新的湖北宏泰集團,由原省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省融資再擔保集團、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公司、中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公司等多家金融類、要素類企業以及相關企業股權整合組建,旗下共設置16家二級平臺公司。
改革方案明確,湖北宏泰集團為金融服務類企業,以綜合金融服務、要素交易市場、政策金融保障三大業務領域為主業,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綜合金融服務商。到2025年,資產總額達2500億元、營業收入達100億元、利潤總額達30億元,成為牌照豐富、資源協同、業務聯動、風險隔離、管理規范的金融投資集團。
“新宏泰,承載著省委省政府壯大現代金融產業的殷殷重托。”陳志祥說,除了要有效整合省級金融資源外,新宏泰還將承擔起推進省農信聯社向農商銀行改革、推動湖北銀行盡快實現上市、戰略增資成為長江財險第一大股東、打造全國碳金融中心等事關全省金融行業高質量的重大專項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重組揭牌以來,湖北宏泰集團迅速成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速從“物理整合”向“化學融合”轉變。
集齊金融“全牌照”
去年,重組前的宏泰實現營業收入超134億元、經營利潤1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60%,創該集團有史以來的最好經營業績。
在新的功能定位下、新的資產底盤上,湖北宏泰集團提出響亮目標:集齊金融全牌照!
金控平臺發展的核心就是拿金融牌照。擁有金融全牌照,就意味著能通過牌照為湖北汲取和聚集更多的金融資源,提升湖北整體金融土壤環境,在此基礎上聚集更多的金融專業人才,為湖北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在湖北日報5G演播室內,陳志祥拿出一張形似“三足鼎立”的業務架構示意圖。
“把‘鼎’比作金控平臺,鼎身就是金控平臺的‘基本盤’,主要是賴以形成金融控股特色、達成金控監管要求的‘大牌照’運營,三只‘鼎足’則是金控平臺的市場化支撐力量。”陳志祥說,穩住基本盤,加快金控平臺運營能力建設,就是要立足金融“大牌照”政策性歸集,做實“小牌照”市場化運營、碳金融創新發展、資本市場運作,這就是宏泰集團要打造的“三足鼎立”業務架構。
為此,宏泰集團將建立“3+4+N”綜合金融業務體系。
“3”,即推動湖北銀行、省農信聯社、長江財險等3家法人金融機構改革;“4”,是促進集團現有4家類金融企業提質轉型;“N”,是通過新設和并購金融類金融牌照等措施,逐步將集團打造成為涵蓋銀行、保險、證券、信托、期貨、金融資產管理、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基金管理在內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
湖北“碳”功能不可替代
引人注目的是,全球最大碳市場的核心功能樞紐——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已是宏泰集團的核心業務。
在武昌區中北路,碳匯大廈即將完工。未來,“中碳登”將入駐該大廈辦公,成為湖北首個全國性、具有金融屬性的功能平臺,進一步發揮金融集聚效應,吸引資金、技術和綠色金融機構以及各類金融要素向長江中游城市群聚集。
隨著去年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正式落戶武漢,湖北擁有了國家級的“中碳登”功能平臺,已經形成了全國碳市場核心資源富集的區域優勢。
放眼全國,武漢已與上海共同形成了全國碳市場核心資源分布的“雙峰格局”。“在全國碳市場上有兩個重要的支點,一個是武漢的中碳登,一個是上海的中碳所。同時,上海有上清所,而我們正在和人民銀行推動設立碳市場清結算的‘武清所’。相比之下,其他省市目前沒有這樣的全國性功能平臺,武漢和上海在碳市場‘雙峰格局’的優勢是不可替代的。”陳志祥說。
他認為,從全國碳市場的產業鏈來看,武漢處于相對更為有利的位置。在碳市場的注冊、登記、交易、結算四大環節中,中碳登“卡位”在注冊、登記和清結算三個環節,是全國碳市場的“底層數據庫”,這在碳金融工作中的資源稟賦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功能比較分散,有的做碳現貨交易,有的地方準備做碳期貨交易,有的地方準備做CCER交易,但無論哪個交易品類,都需要注冊登記結算,都繞不開武漢。“只要我們依托基礎設施和核心資源,因勢利導、準確‘卡位’,完全可能形成‘一拖三’的有利局面。”陳志祥介紹。
目前,宏泰集團旗下中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和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作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和區域試點工作的牽頭建設運維單位,在碳交易機制、碳資產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數據顯示,自全國碳市場去年7月啟動以來,累計清算共計54260筆,累計清算金額163.6億元,未發生一筆異常情況。湖北碳交易二級市場全年累計成交3.54億噸,占全國的42.03%;成交額83.59億元,占全國的 53.75%,市場交易規模、連續性等主要市場指標持續居于全國首位。
“碳金融也必將成為我省金融的新發力點和新增長極。”陳志祥介紹,下一步宏泰集團將全力支持建好中碳登、武漢碳清算所、湖北碳交中心三大平臺,圍繞碳市場、碳金融、低碳產業三大板塊,建設低碳產業發展先行區和低碳交易合作平臺,形成國內一流“雙碳”生態圈,支持武漢打造全國碳金融中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