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杰鴻(右)做客湖北日報企業家全媒體縱橫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譚青海 崔冬娜 魏勤
載人航天、嫦娥登月、天問探火……中國航天事業不斷跨越,正在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
一次次國家重大航天任務背后,都有這家湖北企業的力量。
事業不斷前進,精神代代相傳。作為在鄂西三線誕生成長,自力更生發展壯大起來的軍工企業,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履行強軍首責,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啟求索寰宇新篇章。
“扎根三線,為國鑄劍;出山入市,逐夢航天。”4月20日,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杰鴻,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分享這家老牌軍工企業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以強軍夢托起中國夢的創新發展歷程。
企業名片
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固體運載火箭研制生產的主體與技術抓總單位,也是我國主要的特種越野車及底盤研發生產單位,2022年獲評“湖北省科技領軍企業”。航天三江本部注冊在湖北省武漢市,共有成員單位28個,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武漢市、孝感市、宜昌市和北京市、南京市、成都市,形成“六地十二區”的布局。
精彩語錄
航天三江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忠誠踐行“科技強軍、航天報國”使命,賡續紅色血脈,傳承航天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運載技術研究院,為實現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載人航天工程配套產品,多次成功接受太空“大考”
4月16日清晨,酒泉發射中心東風著陸場。
“砰!”隨著一聲巨響,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順利返回地面。
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迎接英雄凱旋。
“航天員出征和返回的時候,大腿外側的兩個小方盒,是我們自主研制的生理信號測試盒和心電記錄裝置,可實時監測航天員飛行中的心電、呼吸、體溫等生理指標,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馮杰鴻說。
航天三江紅峰公司研制生產的“太空廚房、太空醫院、太空空調”等載人航天工程配套產品,多次成功接受太空“大考”。
2003年10月15日,搭載航天員楊利偉的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升空,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
從這艘飛船開始,飛船總體設計師就給中國航天員安排上特別的食品加熱裝置,讓航天員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這就是‘太空廚房’的組成部分,由航天三江紅峰公司為神舟飛船量身定制。”馮杰鴻現場展示了飛船內的食品加熱裝置。
加熱裝置采用箱式設計,米白色。為了最大化利用有限的飛船空間,裝置的長、寬、高均不足30厘米,自身重量僅為4.4千克。
裝置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方盒內有三層加熱空間,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都可自動和手動控制,食品在加熱器中取放方便,裝置還具有束縛航天食品的功能。
輕按電源開關,耐心等待30分鐘,一份冒著熱氣的中餐便新鮮出爐。主食中心加熱溫度不小于65℃,是最佳的口感溫度。
“太空醫院產品可以保障航天員的身心健康,太空廚房讓航天員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我們的產品全程為航天員保駕護航。”馮杰鴻說。
新型火箭發動機,為可重復使用液體火箭提供動力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如今,湖北商業航天產業正穩步推進。除了服務國家重大航天任務,航天三江也在商業航天大道上馳騁,積極探索航天產業發展新模式。
“始終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發揮航天技術優勢,采取融資、股權激勵等靈活機制,做大做強商業航天產業,輻射帶動地方大數據、智能裝備等相關產業發展。”馮杰鴻說。
航天三江瞄準空天開發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依托商業發射、衛星及衛星應用等領域,推動中型、大型固體運載火箭以及液體運載火箭研究,形成直徑系列化、能力梯度化的“快舟”系列型譜,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民用航天市場份額,商業航天實現“快舟”火箭常態化發射、“行云工程”投入運營。
2017年,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完成我國首次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服務。2021年,快舟一號甲成功完成3次發射,快舟火箭持續保持發射最“快”的記錄。截至目前,快舟已成功發射12次,將22顆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試錯成本大、技術門檻高。實現火箭可回收復用,是提高發射頻率、降低發射成本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未來火箭技術發展的必然方向,具備巨大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今年3月,航天三江火箭公司自主研發的“鳴鳳”一號液氧甲烷發動機,在湖北順利通過新一輪熱試車考核,單次試車時間200秒。
“這款發動機可以為可重復使用液體火箭提供動力,到時候火箭發射成本將大幅降低,可滿足未來低成本、高頻次進入空間的需求。”馮杰鴻說。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快舟火箭產業園,已形成較完備的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能力。目前基地正加快建設液氧甲烷發動機冷態試驗設施,預計今年可以投入使用。
航天三江打造的行云工程是國內首個天基物聯網,總共分三期建設。
“目前第一階段建設的兩顆衛星實現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標志著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際間激光通信零的突破,正在加緊推進第二階段小規模組網建設。”馮杰鴻說。
行云工程第三階段建成后,將完成全部組網,實現“萬物皆可互聯”,可為人們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便利。
航天版“變形金剛”,可運輸萬噸“巨無霸”
攜火箭翻越群山,載巨輪跨入重洋。
航天三江研發的特種車輛裝備,一次次挑戰著汽車運輸極限。
2019年8月,航天三江萬山公司28臺自行式模塊運輸車,托起約1.2萬噸海底沉管隧道鋼殼“巨無霸”,刷新國產自行式模塊車運載最高紀錄。
航天三江是我國最大的超重型特種越野車及底盤研發生產基地,也是湖北省僅有的兩家同時具備常規能源和新能源底盤及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之一。
“我們這款航天版的‘變形金剛’,可扛起萬噸‘巨無霸’。”馮杰鴻說,萬山公司智能移動裝備,在神舟飛天、快舟發射、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項目運輸中,圓滿完成極限運輸與服務任務。
經過50多年發展,航天三江在特種越野車、礦用裝備、重型工程運輸裝備等特種車輛細分領域,技術優勢明顯。
“積極應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技術,將智能移動裝備產業,打造成為航天三江支柱級產業板塊之一,形成具有航天特色的國內一流智能移動裝備集群。”馮杰鴻說。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航天三江是目前國內擁有完整研發生產體系、覆蓋激光產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企業。旗下控股上市公司銳科激光,研發我國首臺100千瓦光纖激光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增強我國激光設備高端裝備的國際競爭力。
“以打造光纖激光原創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為目標,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制造強國戰略,打造國家級激光裝備產業集群。”馮杰鴻表示,航天三江將抓住湖北加快構建“51020”現代產業集群機遇,積極融入地方經濟建設,積極培育“專精特新”項目。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航天三江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創新體系,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820余項,擁有現行有效授權專利6000余件。
2021年,航天三江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實現營業收入超440億元,“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滿意答卷。
“要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于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各環節,在激光裝備、智能移動裝備兩大產業集群中找到自身發展定位,加大高端人才引進,推動機制創新。”馮杰鴻表示,“十四五”期間,航天三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主責提能力,做強主業增效益,助力湖北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