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武漢鋼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吳小弟(右)做客湖北日報企業家全媒體縱橫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余明程 程琳
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現代鋼鐵聯合企業,被譽為“新中國鋼鐵長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武鋼既是中國鋼鐵工業的翹楚,也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支柱企業,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武鋼有限2017年成立至今,在“綠色、智慧、精品”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企業發展持續向好。
2021年,武鋼有限在寶武重組后產值首破千億,達1017.8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5.74億元,上繳稅收23.43億元。
企業名片
2016年,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成立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017年,武鋼股份成為寶鋼股份四大鋼鐵基地之一,更名為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簡稱武鋼有限。
武鋼有限擁有煉焦、煉鐵、煉鋼、軋鋼及配套公輔設施等一整套先進的全流程鋼鐵生產工藝設備,形成了以冷軋硅鋼片、汽車板、高性能工程結構用鋼、精品長材四大戰略產品為重點的一批名牌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屬制品、航天航空、核電、電子儀表等行業。
精彩語錄
中國鋼鐵不是“夕陽工業”,而是高科技行業,正在引領全球潮流。
成立5年來,武鋼有限員工收入平均每年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發展成果真正實現了全員共享。
武鋼有限大手筆投資150億元用于環保技改,實施146個環保治理項目,一座符合4A級景區標準的花園式工廠正在武漢東部崛起。
“效率革命”讓工業產值逆勢上揚
“武鋼在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上赫赫有名!”說起武鋼的歷史,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吳小弟倍感自豪。
1958年9月13日,武鋼一號高爐建成投產。當天,毛澤東主席親自登臨高爐,觀看第一爐鐵水奔涌而出。
2019年10月14日10時9分,武鋼一號高爐正式停爐。
61年間,一號高爐累計生產生鐵超過5000萬噸,見證了我國從一窮二白到鋼鐵大國的歷史性變化,被武鋼人親切地稱為“光榮爐”。
“寶鋼武鋼聯合重組后,曾有人問,現在的武鋼有限和過去的武鋼是怎樣的關系。”吳小弟說,武鋼有限就是過去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鋼鐵板塊的延伸。“在新的征程上,武鋼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成為創新的武鋼、生態的武鋼。”
去年以來,武鋼有限在效率提升上狠下功夫。
“‘四噸鐵水煉出五噸鋼’,提前實現人均年產鋼1500噸……這些都為我們今年在行情下滑的情況下逆勢而上,實現‘開門紅’打下了堅實基礎。”吳小弟介紹,2022年一季度,武鋼有限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2%,累計實現利潤超過8億元,“2月利潤相比1月翻了一番還多,3月利潤相比2月又翻了一番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份,武鋼有限創下經營利潤2.02億元,是在克服購銷兩端價格大幅影響損益減少5.79億元的情況下取得的,“含金量”很高。其中鐵成本減降效果明顯,2月份降本達到1.58億元,刷新了紀錄。
吳小弟說,縱觀國內外,兼并重組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但寶武重組以來,武鋼有限發展質量越來越高,有息負債規模由重組前的400億元下降到現在基本為零,資產負債率下降18個百分點,廠容廠貌煥然一新、干部職工拼勁十足,企業綜合競爭力邁入寶武第一梯隊。
“技術革命”輕點鼠標能煉鋼
煉鋼煉鐵,在一些人看來是“傻大黑粗”的工作;鋼鐵工業,曾被認為是“夕陽工業”。
但在吳小弟看來,中國鋼鐵不是“夕陽工業”,而是“高科技行業”,正在引領全球潮流。
吳小弟說,近年來,技術革命徹底顛覆了武鋼有限的傳統煉鋼流程,概括起來就是“四個一律”:能用機器人干的活一律用機器人干;能夠遠程干的活一律遠程干;能夠集中的操控一律集中;能夠上線的服務一律上線。
目前,武鋼有限廠區內一共有100多名智能化工業機器人“寶羅”,它們分布在煉鋼煉鐵的各個流程中,代替工人們完成自動加渣、鋼卷噴號等工作。到今年年底,“寶羅”的數量有望實現翻番,至“十四五”末期,有望達到近千臺。
全長近2公里、占地5萬平方米的CSP產線,在武鋼有限廠區內率先應用“5G+AR”遠程專家系統,依靠穿戴式5G“安全頭盔”,通過高清實時圖像交互與數據分析,后方專家可以與一線職工“合體式”巡檢。
2021年,武鋼有限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5G企業內網,上線了國內首創的5G+鐵鋼界面智慧系統。高爐要出鐵了,爐前工拖拽一下鼠標,“接單”機車像滴滴快車一樣自動駛向出鐵口,鐵水罐自動對位、自動受鐵,受鐵完畢自動前往煉鋼廠,沿線鐵路自動扳岔,攔木機自動開閉……
吳小弟說,互聯網、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的大規模運用,將各工序融合為人機一體、操維一體的高效智能化模式。“煉鐵工人不需火眼金睛就能看透‘高爐之心’,煉鋼工人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一鍵煉鋼’‘一鍵出鋼’,熱軋工人點點鼠標就能做到微米級精軋遠程控制。”
“綠色革命”讓鋼廠變花園
武鋼有限廠區位于武漢市三環線和四環線之間,是武漢市中心城區唯一一家大型鋼鐵企業,隨著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居民生活區日益臨近廠界,環保壓力與日俱增。
“成立5年來,我們已累計投資150億元用于環保技改,實施146個環保治理項目,其中80多個污染防治項目已建成投運。去年,廠區二氧化硫等5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同比下降23%,廠區優良空氣天數312天,優良率超過80%。”
談及如何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吳小弟拋出這樣一組數字。
他說,大投入帶來大變化,如今的武鋼有限廠區,天空蔚藍、白云裊裊、綠樹成蔭。基于此,近年來,武鋼有限多次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廠區參觀,“很多人感慨,鋼廠不像鋼廠,像城市花園。”
為落實“雙碳”戰略,武鋼有限于去年年底牽頭成立了湖北省先進低碳冶金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我們將以低碳冶金關鍵技術攻關為突破口,推動全產業鏈低碳制造技術進步,助力我省率先建成低碳冶金產業體系,為我省‘雙碳’目標早日實現貢獻鋼鐵力量。”吳小弟說。
2022年,武鋼有限將圍繞“不負青山、重回標桿”的總體目標,在三個維度發力:一是“千百企業”,努力創造千億產值、百億利稅,力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二是“4A級景區”,以一號高爐國家工業遺產公園為核心,整合中央企業工業遺產“一米七”軋機工程和中國寶武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科教資源,把老廠區打造成符合4A級景區標準的花園式工廠和工業旅游基地;三是“三有生活”,讓職工過上有錢、有閑、有趣的“三有生活”,讓職工充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