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龍(中)和武漢盲校孩子們在一起。 (受訪者提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志兵
“在我眼里,沒有盲童,只有孩童。我要像一團火溫暖他們,用愛和藝術點亮視障孩子的心燈。”6月1日,武漢市盲童學校,孩子們用歡快的演出慶祝自己的節日,47歲的張龍陶醉其中。
張龍,武漢市盲童學校體藝處主任,中國好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最美教師獲得者。
她創建“六點天使”藝術團,體藝類社團從最初的3個發展到21個,在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TSP國際公開賽等國內外重大賽事屢獲金獎。
她成立了心燈藝術治療工作室,聯合校外專家,以接納、陪伴與愛為主旋律,為視障孩子提供心理康復治療。
學校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張龍工作室”,用音樂的獨特魅力,為孩子們筑起一座心靈港灣。
2011年,是張龍職業生涯的分水嶺。
在北京的一次演出中,張龍平生第一次現場觀看盲童表演,“折翼天使”們堅強自立、樂觀自信的情緒深深震撼了她。
回到武漢后,她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下定決心要當視障孩子的“心靈導盲師”,從漢陽區七里小學來到市盲童學校任教。那時,她已從事教育工作18年,曾獲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正式入盲校前,張龍獨自以志愿者身份到校園感受氛圍。在路邊,兩個視障孩子突然向她行禮,大聲喊“老師好”,其中一個女孩笑著說“你不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吧”。原來,她們是聽腳步知道她的到來。
“那種感覺很奇妙。”張龍回憶。她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那個當時讀4年級的女孩叫劉雅倩,畢業時放棄了考取長春大學針推專業的機會,選擇了武漢音樂學院成教學院音樂表演專業。
張龍掏出手機點開自己的抖音號,找出此前“曬”出的一個音樂視頻——熱情表演的“VMV”樂隊,4名成員都是戴著墨鏡的盲人學生。張龍指著引吭高歌的女孩說:“看,這就是劉雅倩,樂隊主唱。”
11年來,張龍幾乎沒有休息日。普通孩子兩天就可以學會的音樂技巧,盲童可能需要一個月。張龍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手把手耐心授課,組織開展講座、培訓,還開設了親子課堂,邀請家長共同參與。
“張老師總是第一個到學校,最后一個離開,對孩子們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付出。”學生金海心的母親鄧曼玲說起張龍,眼眶泛紅。
今年14歲的魏赟琛,跟著張龍學音樂不到一個月時,就一個勁喊她“媽媽”,說“以后我姓張了”。張龍手機里,他的微信名備注是“兒子”。
“六點”意指六個凸點組成的盲文,更寓意著早晨6點充滿著朝氣和希望。
在“六點天使”藝術團,魏赟琛學會了4種樂器,能夠演唱英文、意大利文、法文歌曲,成為藝術團的主唱之一,去年在上海舉行的TSP國際公開賽上獲得金獎。
和許多盲童不同,魏赟琛是因為腦瘤致盲。在張龍無微不至的關心下,少年的他雖然一直忍受著病魔的折磨,卻微笑面對生活。
“音樂給了他陪伴,我給予他的只是心理上的支持?!睆堼堈f。
有一次,魏赟琛的母親給張龍發來短信,深情地說“兒子有您這樣的媽媽太幸福”。
現在,張龍團隊已申報立項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綜合藝術治療提升視覺障礙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他們看不見世界,但音樂讓世界看見了他們!”張龍說,當選省黨代表,深感使命光榮。
做學生信賴、家長信任的老師,是她最大的幸福。讓更多的殘疾孩子自強不息,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