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胡曦 馬青
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
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摘要
7月14日,武漢光谷。位于大學園路上的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內,600多名研發、服務人員繁忙穿梭于研發中心、中試車間和項目辦公點,為60公里外的黃石貢獻才智。
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自去年6月底正式啟用,園區簽約入駐企業和相關高校科研機構數量已增至73家。一條有關科創飛地的“黃石路徑”,正逐漸清晰。
到武漢,驅動創新引擎
留不住高端人才,曾是掣肘黃石企業發展的難言之隱。
“公司將研發中心放在光谷,看重的是這里豐富的智力資源。”湖北遠大生命科學與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主管江汝泳說,此前企業在產品迭代上遭遇瓶頸,迫切需要引入有競爭力的研發團隊。
去年5月決定入駐后,憑借園區地利和政策優勢,該公司研發團隊迅速擴容,由最初的不足5人,擴充至現在的20多人,從武漢高校招聘的人員占比達80%,其中不乏北大、中科院博士。公司研發中心也因此從陽新遷到光谷。
“入園一年,圍繞抗衰老、增肌、助眠等需求,我們已開發4個新產品并投入市場,反響非常好。”江汝泳介紹,上半年公司營收相比同期大幅增加。
這家陽新企業在光谷的茁壯成長不是孤例:同批入園的湖北博控自動化,已與武漢高校合作申請4項專利;上達(黃石)電子設立的柔性電路板和覆晶薄膜武漢技術研發中心,正與武漢大學兩個科研團隊一起,圍繞智能檢測算法機設備和多層柔性線路板關鍵工藝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截至目前,離岸科創園已入駐47家黃石高新企業,推動武漢高校院所100多項科技成果在黃石轉化應用。
“今年,來詢問落戶條件的企業越來越多。”園區運營公司副總經理王麗介紹,目前園區入駐率達60%,不少熱門樓棟“一房難求”。
去黃石,暢享廣闊天地
一座四線地市的潛力有多大?
7月8日,惟景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測試車間內,3位工程師正操縱智能機械臂,為合作廠商送來的樣品做精密測量。
“一樓生產測試,四樓研發。”該公司市場總監章輝岑說,入園后,研發速度、產能迅速提升,上半年該公司完成項目數超過去年全年。
該公司自研的高溫環境下高精度測量設備,性能指標業內領先,是國內細分賽道領頭羊。在園區的牽線搭橋下,黃石數家鍛造企業主動向企業提出需求,合作朋友圈迅速擴大。“站上黃石工業升級風口,訂單不斷攀升,最近多家上海、深圳投資方找上門來。”章輝岑說。
注冊在黃石、孵化在武漢,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見證了一家家科創企業的破繭成蝶。
“黃石進出口總量全省第二,而相關企業的出海服務尚屬空白。”傳娛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事業發展總監孫倩說,瞅準商機,該公司與勁牌、東貝等黃石老牌名企建立合作,為其產品提供多語翻譯服務,年銷售額超1000萬元。
“大冶市政府介紹,20天即談妥入駐。”武漢科訊智景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景楠說,公司已同黃石多個縣市區、市直部門對接,研發經濟運行檢測平臺、產業招商地圖。“我們準備將生產總部放在大冶,拓展智能機器人業務。”
武黃協同加強“硬”聯通
按照《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黃石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功能區將建成光谷科創大走廊副中心、武漢國家“兩個中心”分中心,而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將被打造成其中的“標桿”項目。
如何抓牢這次歷史機遇?
“與武漢市合作,我們為企業提供一系列福利。”黃石市創新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此前黃石市人民政府已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簽訂協議,在原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協同、產業互補、資源共享、項目共建。“入園企業既有機會獲得武漢提供的項目支持,也可同步享受黃石科創企業的政策優待。”
針對高端人才團隊,黃石將按不同梯次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經費支持,對產生突破性成果的團隊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資助。同時,相關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可按規定享受場租減免優惠或租金補貼,并有機會獲得最高500萬元的黃石市產業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投資。
湖北高投集團和黃石東楚投資集團共同組建3億元規模的新動能產業基金,為園區企業提供創業服務和融資對接。武漢高科集團將與黃石市國資公司聯合組建科創大走廊產業基金,以“基金+招商”模式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
據統計,作為黃石電子信息產業重要聚集地,黃石開發區·鐵山區174家規上工業企業,與武漢有配套關系的達121家;光谷近年遴選數十名專家教授擔任黃石企業科技特派員,兩地共建10家省市級科創平臺。
“預計5年內,入駐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的企業將超過200家,引入科技和高層次創新企業將達120家。”黃石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承接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黃石去年啟動上海離岸科創中心建設,今年將投入運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