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000多名中外記者聚焦全國兩會。
這里是讀懂中國的窗口,大家都想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背景下,探尋高質量發展路徑。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發展之力,從何而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50多次“下團組”,妙語連珠,引領航向。
今天,湖北日報聯動新華日報、內蒙古日報、南方+客戶端、江西日報、河南日報,探尋平“語”近人里的發展“密碼”。
2023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82萬億元、增長5.8%。地區生產總值萬億之城增至5座。糧食總產量759.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5.25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保持全國首位。
制造業增加值4.66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6.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達91.9,居全國第一。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41.3%和49.9%,13個設區市全部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百強市。
2023年,湖北省主要指標高于全國、領先中部,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803億元,增長6%,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在經濟大省中增速第1,在中部地區增速第1。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中部第2。
糧食穩產豐收,產量達到555.4億斤,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
“51020”現代產業集群加速崛起,營業收入過千億的產業達到17個,“光芯屏端網”達到8470億元。
工業技改投資增長7.6%、高于全國2.9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7%。
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比2022年提高0.8個百分點。
2022年初部署的43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城鎮新增就業21.87萬人。城鄉低保、孤兒保障標準均居全國前列。
動態調整236項醫療服務價格、群眾就醫自付費用平均降低19%。
著力解決2.4萬戶偏遠農牧戶、58個邊防哨所用電難問題。
新建擴建集中供水工程531處、分散式水源點工程909處,32萬農牧民受益。
2023年,廣東省民生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七成,基層“三保”底線兜實兜牢,省政府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在廣東就業的農民工新增117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39.3萬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10萬人任務。
啟動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建設,新增3家醫院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新增三甲醫院6家。
完成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全省藥品價格指數下降17.55%。
2023年,江蘇省出臺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48項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新設立5個攀登項目,支持省杰青、優青和青年基金1100余項。統籌推進89項產業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和85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蘇州實驗室總部基地正式開工,組織實施16項自主預研項目;紫金山實驗室發布全球首個跨廣域網絡編碼分布式存儲系統,啟動建設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布局建設連云港中心,鐘山實驗室、云龍湖實驗室加快建設;牽頭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21家、累計達31家,江蘇省實驗室聯盟成立運行。
出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10條政策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12條措施,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5.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4萬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達110家。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家。
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2%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49.9%,兩項指標均提前兩年完成省“十四五”目標。
2023年,廣東省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牽引,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全省研發人員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有效注冊商標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
打造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將1/3以上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專項資金投向基礎研究,鵬城、廣州國家實驗室全面順利運行,獲批組建1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住定政策、作決策、審批監管等關鍵權力,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規范自由裁量權。
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大興調查研究,推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常態長效。
嚴格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制度,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堅持求真務實,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引導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以“第一等的工作”創造第一流的業績。
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縱深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對12345熱線訴求解決情況每月排名通報、對落后者進行約談,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群眾通過熱線了解政策、解決問題,全年受理各類訴求641萬件、辦結率達到95%以上。
“幫辦代辦”實現園區和村級全覆蓋,“政務+直播”服務新模式入選國務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典型案例。
出臺支持文旅產業恢復發展15項措施,同“北上廣深”等多個城市開展“百萬人互游”,全區接待游客突破2.3億人次、收入超過3350億元。
2023年,湖北新建高標準農田350萬畝、總面積達到4612萬畝。
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加快發展、產值突破7000億元,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6家,仙桃等3個縣市區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宜都、大冶等5個縣市區獲評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創建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13個,新建和美鄉村200個,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農村戶廁18.1萬戶,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19.6萬人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2023年,河南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585萬畝,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76%,居全國第2位。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河南有力有效應對嚴重“爛場雨”“華西秋雨”等不利影響,努力打好“三夏”攻堅戰,深入開展秋糧增產奪豐收行動,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24.9億斤,連續七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其中秋糧產量614.8億斤、增長3.3%,增速居全國糧食主產省第一,有效實現了“以秋補夏”。
油料蔬菜生產平穩增長。2023年,河南省油料產量增長2.8%,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增長2.6%。畜牧業生產基本穩定,生豬出欄6102.31萬頭,同比增長3.1%;牛出欄245.92萬頭,同比增長1.0%。
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著力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常態化推進“清四亂”,黃河流域無定河境內段保護治理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清潔取暖改造21.3萬戶,“一湖兩海”、察汗淖爾綜合治理成效得到國家肯定,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全區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烏海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持續開展“五個大起底”行動,農業節水3.73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首次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3年,江西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6.5%,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7%,長江干流、贛江干流斷面保持Ⅱ類水質,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3年全國優秀。
發布全國首部林長制省級地方標準。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全國優秀。
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70家、綠色園區8家。
國務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連續5年優秀。
策劃:周芳
統籌:張磊 陳會君
主創:趙琳 連明明
聯動:新華日報 陳炳山 張琳 趙霞 龔雪
內蒙古日報 許曉嵐 梁亮
南方+客戶端 魏伯航
江西日報 朱華 朱晨欣
河南日報 宋敏
美術:魯翩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