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外提問>>
愛上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長江文化
中國美術學院白俄羅斯籍博士畢業生珈琳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曹雯 攝)
在中國的12年,我被中華傳統文化深深吸引。我先后在武漢、杭州等多個城市學習生活,在親身實踐中認識中國、體驗中國,對中華文化的態度也從起初的好奇轉向深深熱愛。
在武漢,我和其他外國朋友多次近距離參觀美麗的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感受到荊楚文明的極致浪漫、中國古代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更愛上了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長江文化。
我想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推廣珍貴的長江文化,讓生生不息的長江文化真正“火”起來?
代表回應>>
守護長江文脈,讓文物“活”起來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跡 攝)
珈琳娜你好,很高興你能夠在文博珍寶中感受荊楚文化,領略長江文明的獨特魅力。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造就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一部長江文化史,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澆灌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湖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和支點,是長江文明形成的關樞之地,是長江文化的集中涵養之地,文脈悠遠、底蘊深厚。
荊州文物保護中心采用清洗、脫水、整形、拼對等多種科技保護手段,歷時5年,將虎座鳥架鼓修復。2000多年前的珍貴文物煥發新生。(通訊員 蔡元成 攝)
我們堅持保護第一,把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提高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水平。荊州文物保護中心成立20年來,保護了1萬余件木漆器,18萬枚竹簡和1100余件紡織品文物;我們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支持了全國的有機質文物保護工作,特別是長江流域省市的文物保護工作。目前我們正在參與的有安徽武王墩墓考古現場的文物保護等等,得到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完善現有保護技術,開發新一代文物保護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長江經濟帶文物保護工作。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曹雯 賴文熙 實習生 廖雨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