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東風浩蕩,大江潮涌。
新時代征程如虹,活力湖北步履鏗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湖北發展,“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成為中央賦予湖北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
囑托如炬,催人奮進。
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湖北奮楫揚帆,推動“建成支點”實現歷史性突破、“走在前列”邁出關鍵性步伐、“譜寫新篇”取得標志性成果。
從2020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8,到2021年跨越5萬億元、重返全國第7,再到2022年、2023年達到5.27萬億元、5.58萬億元,穩居全國第7,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彰顯湖北發展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能。
行走荊楚,日新月異。隨著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走深走實,湖北新質生產力生機勃發,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不斷抬升。
1
緊扣功能定位
支點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中部地區發展站到了更高起點上!
3月20日,“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在湖南長沙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中部地區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行船觀波濤,揚帆謀遠航。
挺起中部“脊梁”,作為“支點”的湖北是關鍵點,更是著力點。
2023年8月19日,鳥瞰武漢三環線西南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什么是支點,怎樣建支點?
2023年,湖北省委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的使命任務,明確建成支點的“五個功能定位”——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國家科技創新與制造業基地、國土安全保障服務基地、國家水安全戰略保障區、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區,推動湖北更加深度融入國家戰略。
鐵馬錚錚,旌旗獵獵。2月19日,全省“新春第一會”打響新一年建成支點的發令槍,發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動員令——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為切入點推動新型城鎮化,以信息化賦能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發展中展現湖北質量,在穩住大盤中扛起湖北擔當。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湖北支點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
產業增價值生態添顏值
湖北制造奔涌向“新”
3月1日,全球20多個國家近60名代理商和行業客戶齊聚光谷,與華工科技簽下近5億元意向訂單。該公司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生產的汽車復雜曲面零件定位精度可達0.03毫米,不到頭發絲直徑的一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考察湖北,并參加全國人大湖北代表團審議,一系列重要講話指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
武漢超算中心機房,技術人員在巡控服務器機房。(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向“高”攀、向“精”進、向“新”拓,湖北定向發力、“搭臺架梯”。
加快構建全域創新體系,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一核一軸三帶多組團”的布局初見雛形,以“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創新中心”的戰略科技力量矩陣蔚然成勢,全省科創平臺支撐力、技術創新策源力、創新生態吸引力、科技成果轉化帶動力、資源要素保障力五力齊升。
創新筑底,科技攻“尖”。在加快崛起的新賽道上,算力、存力、AI、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腦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積厚成勢、奔涌向“新”。
長飛光纖自主研發G.654.E光纖技術全球領先,華中數控世界首臺三維五軸數控機床實現產業化應用,中科極化全球首個人體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獲批上市……一批全球領跑并跑的創新成果紛紛涌現;
嵐圖汽車專利平均增速位居新能源汽車行業第一;光谷實驗室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研發出硬幣大小的芯片,成本只有傳統短波紅外成像技術的百分之一……一批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十四五”以來,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番、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翻兩番;2023年,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數量全國第1、技術合同成交額全國第3、國家級孵化器總數全國第5……一批助力產業突破發展的科創指標躍升進位。
繪就嶄新畫卷,高水平保護須與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
江豚逐浪峽江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微笑天使”江豚等珍稀生物回來了,煙囪林立的化工廠整治了,“灰頭土臉”的砂碼頭消失了……如今,長江兩岸成為沿線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湖北,因水而興、因江而盛。2023年以來,湖北深入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構建“荊楚安瀾”現代水網,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一庫凈水永續北送”。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修復生態:“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452家,騰退長江岸線149.8公里;禁漁、治岸、增綠、活水,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提升。
——以“釘釘子”的精神防治污染:實施總磷減排項目676個,實現重點工程減排量1339.5噸;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1%以上;宜昌入列全國首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
——以“敢為人先”的氣魄綠色轉型:湖北碳市場交易規模、引進社會資金量、納入企業參與度等指標均居全國試點省市前列;可再生能源裝機逾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六成,“綠電”成湖北最大的能源結構。
產業的高科技、生態的高顏值,持續提升經濟發展的高質量。
2023年,湖北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44.7%,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五大優勢產業實現營收突破3萬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營收60%以上。
3
開放不止步改革不停頓
自信湖北打造內陸“新沿海”
4月1日,一架滿載“中國制造”的貨機從鄂州花湖機場飛往比利時列日,標志該機場國際貨運開航已整整一年。
作為全國唯一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花湖機場成為湖北強化對外開放功能的一張名片。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湖北鄂州花湖機場對外開放,創造近年來國內機場航空口岸獲批臨時開放、正式開放最快紀錄。
2023年10月21日凌晨4時許,花湖機場停機坪,40余架貨機依次排開,運輸貨物的拖車有序穿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改革開放是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
以開放并納之態,走融合并進之路。湖北加速引進來、走出去,以合作共贏升騰開放氣場。
萬噸級船舶直達武漢,天河、花湖客貨運“雙樞紐”加速騰飛,“九縱五橫四環”高速公路網加快形成……一條條對外對內開放通道助湖北向新時代九州通衢轉變;
中部首個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獲批、全省封關運行的綜保區數量中部第一……一個個高能級對外開放合作平臺支撐湖北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相約春天賞櫻花”經貿洽談、湖北國際物流峰會、楚商大會……一場場合作交流盛會彰顯湖北作為投資熱土的磁場效應。
2024年2月18日,龍年首個工作日,武漢陽邏港水域,陽邏港集裝箱碼頭橋吊林立,裝運生產、生活物資的船舶穿梭往來,一派繁忙景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向最難處攻堅、向最關鍵處挺進。湖北堅持大膽試、勇敢闖,以思想破冰推動改革。
重塑供應鏈,讓供需有效對接。組建湖北楚象、湖北國控、長江汽車、華紡鏈、九州醫藥、長江船舶等行業供應鏈平臺……湖北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變供應鏈為“共贏鏈”。
以降成本為核心、“高效辦成一件事”為中心、誠信政府建設為重心,湖北持續優環境、造生態,營商環境排名跨入全國第一方陣。
一個更具競爭力的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正在荊楚大地加速隆起。
4
“建圈”聚力“破圈”啟航
融合發展促城鄉共繁榮
放眼湖北,三大都市圈競相發展:武漢GDP總量邁上2萬億元臺階,襄陽、宜昌分別位居中部非省會城市第1、第2,8個全國百強縣位次普遍前移。
2023年11月16日,武陽高速全線通車,武漢都市圈高速通行越來越便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提升融合“濃度”,校準協同“頻率”,三大都市圈頂層設計持續完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大中小城市協同提速。做好“硬聯通”,完善“軟銜接”,都市圈斷頭路、瓶頸路加快打通,“123”城市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對內“建圈”,向外“破圈”。
持續推動區域發展布局提能升級、再上臺階,湖北熱情開啟“群聊模式”。
2024年1月24日,武鄂黃黃都市圈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新城快線”列車正式開行,乘客可乘坐“新城快線”往返黃石、黃岡等,像坐公交地鐵一樣掃碼上下車,隨到隨走,出行更加方便。(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通訊員 張璨龍 趙倩 攝)
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縱深推進,參與淮河生態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戰略,共同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戰略,在區域協作中尋找發展機遇。
城鄉加速融合。今年春節前后,黃岡市新增縣城購房需求中,農民群體占比79%。小縣城里人氣更足、產業更興、消費更旺,成為黃岡以“雙集中”為手段提高縣城承載力和吸引力,以縣城為重要載體推進就地城鎮化的最直觀體現。
顏值品質雙提升,讓新市民在縣城“進得來”,更“留得住”。湖北以“雙集中”為手段提高縣城承載力和吸引力,以農業現代化為抓手將更多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多措并舉促進就地城鎮化。深入實施強縣工程,2023年全國百強縣增至8個,數量居全國第4位。
砥礪前行千里浪,壯志凌云再起航。
奮力撐起中部崛起戰略支點,湖北,踏上新征程!
更多報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