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廖逢倩 實習生 趙閩瑤瑤 通訊員 譚婷婷 向佳文)枝江市仙女鎮向巷村種有6000余畝精品橙,是柑橘產業“大戶”。但隨著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問題加深,柑橘種植面臨“無力種、無人種”的困境。近年來,向巷村將村里零散的、臨時的、無序的勞動力,轉變為有組織派遣、有穩定就業、有薪資保障的勞務服務隊,讓“田管家”為村民就業增收“鋪路”。留守老人周世春高興地說:“現在農活有人幫忙干,屋里也有熱鬧的時候了。
問需于民 開展“灣子會”察民情
向巷村常態化開展大走訪、灣子會等活動,深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有村民反映“家中只有老兩口,在生產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這種“空心戶”約占全村戶數的10%;有村民反映“家中田多但分散,農忙季節光靠家里人的力量根本不能勝任”,這種約占70%;還有村民反映“干完農活還有空,不知道能干些什么”,這種約占20%。歷經10余場灣子會,村干部發現“誰來種地”這一問題反映較為突出。
向巷村組織村民召開灣子會
有村民建議,可以“中和”一下勞動力,讓勞動能力強的幫助勞動能力弱的,大家互通有無,既能幫助缺乏勞動力的農戶完成勞動生產,又能實現剩余勞動再就業。
問計于民 共定服務模式解難題
聽取建議后,向巷村決定成立勞務服務隊,廣泛吸納有意愿和有能力的村民加入,并建立勞動人才庫。服務隊根據勞動量和類型收取服務費用,隊員從中獲得勞務報酬。
干部出點子、群眾拿主意,共同敲定了3種服務模式讓勞動力“活”起來:提供“基礎”服務,適用于絕大多數農戶,可以統籌整合政府、社會、農戶等方面的產業服務資源,開展生產培訓、訂單種植、產銷對接等服務,降低農民生產資料投入成本;提供“半托”服務,適用于勞作任務較重的農戶,可以充分發揮勞動人才庫的優勢,隨時調配儲備的勞動力,個性化、精準化提供人工支持,保證種植大戶不缺工;提供“全托”服務,適用于勞動力不足的農戶,可以將家中所有田地、勞動都交由勞務服務隊統一有償管理,從種植、養護到采摘、售賣等大小事項全部托管,農戶只需當個“監工”就能讓自家豐收。
向巷村勞務服務隊在豐收時節為村民提供采摘服務
向巷村勞務服務隊提供收割芝麻服務
服務農民 就業增收實現“雙贏”
勞務服務隊成立以來,已吸納47名隊員,成功為150戶村民提供技術咨詢和培訓,向72戶村民提供“基礎”服務,30戶村民提供“半托”服務,8戶村民提供“全托”服務,共提供生產資料30余萬元,種植果苗1000余株,施肥打藥800余畝,采摘柑橘300余噸,收割芝麻50余畝,隊員人均增收1500余元。務工村民張國強說:“在家門口找到這個差事,既離家近,又能掙到錢,蠻好!”
向巷村勞務服務隊參加柑桔種植技能培訓
原來是“老家伙”想種種不動、“小家伙”能種不會種,現在是不能種的有人搶著來種、不會種的有途徑現學現用。田塊有人種、有人管,村民們的農活更“均衡”。以勞務服務隊為載體,向巷村有效實現面子上群眾互幫互助、里子里各取所需的發展格局。鄰里有人幫、有情談,促進了村莊和諧,培育了共同精神。
向巷村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找準群眾需求“最大公約數”,共商共議創辦勞務服務隊,實現勞動力的“中和”,破解了“誰來種地”的難題。未來,“田管家”將繼續為民造福,進一步促進村民就業和增收。
報名單位:宜昌市枝江市委社會工作部
【專家點評】
“田管家”讓農戶共享高效便捷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毛鋮(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 研究員)
枝江市仙女鎮向巷村的“田管家”服務機制,圍繞村民的急難愁盼,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集約農村分散的勞動力資源,調動村集體和村民互助供給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積極性,有效解決了當前農業生產經營“無人、無力”的難點、痛點,為應對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系列問題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借鑒。對“田管家”的創新探索,既是對“村集體+村民+內生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創新探索,也是對黨建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轉型發展的深化探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