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張艷 通訊員朱曉艷 程露)9月14日上午,作為“長江文化藝術季”的“學術長江”板塊,“長江文化名家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賓館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榮休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王巍研究員,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簡帛研究中心主任陳偉教授,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何一民教授,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歷史學院賀云翱教授,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劉玉堂研究員的主持下展開主旨研討。
王巍研究員強調,長江中游地區是構成早期中華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從多元起源到一體化偉大進程的深度參與和積極貢獻者。
陳偉教授認為,長江流域出土的簡牘,數量眾多、時代齊全、內容豐富、保存比較好,既是一道獨特、亮麗的文化景觀,又是研究長江文明與中華文明珍貴并且更加可靠的文獻資源。
何一民教授提出,要將長江文化研究院建設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學術平臺,啟動長江文化研究工程。
作為國內最早關注長江文化的學者之一,賀云翱教授認為,長江文化是中華文明“四大文明板塊”之一,促成了二元一體中華文明結構的形成,長江流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實踐的戰略性、引領性區域。
在總結環節,主持人劉玉堂研究員指出,湖北是長江文化研究的戰略要地,1994年,楚學泰斗張正明先生在報紙上連載24篇《長江史話》,在全國較早地系統討論了長江文化;2004年,由湖北省社科院策劃,季羨林先生主編的“長江文化研究文庫”出版,這是學界首部長江文化研究叢書;2024年,湖北省委宣傳部和武漢大學共同發起成立長江文化研究院,開啟了校地合作引領長江文化研究的新探索。他表示,要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加強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積極推進長江文化資源的活化,構建長江文化多渠道、立體式傳播體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