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cikuk"></sup>
  • <li id="cikuk"></li>
    
    
  • <bdo id="cikuk"></bdo>
  • <tfoot id="cikuk"></tfoot>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新聞頻道 > 湖北日報

    以青銅重器勾連起歷史和現實 劉醒龍十年磨一劍推出長篇力作《聽漏》

    發布時間:2024年10月05日09:16 來源: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杜子薇

    9月28日,作為“書香長江”閱讀周活動之一,劉醒龍長篇新作《聽漏》與新時代文學發展趨勢研討會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

    《聽漏》是劉醒龍“十年磨一劍”推出的新作,也是他青銅重器系列長篇小說的第二部,以湖北京山1966年出土的“九鼎七簋”為線索,通過兩代考古人的命運糾葛,展現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城鄉變遷。

    “聽漏的意義,也是要‘聽人’和‘聽事’。”劉醒龍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分享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創作經歷和感悟。

    從曾侯乙尊盤寫到九鼎七簋

    上世紀60年代,京山出土了九鼎七簋。青銅禮器組合應是九鼎八簋,為何只有七簋?這缺少的一只簋,是后來因故丟失,還是根本就不曾有過?

    “這與生俱來的懸念,如同歷史留下一支神來之筆。”劉醒龍說。

    于是在作家筆下,徐徐鋪開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歷史懸念與現實謎團相交織:20世紀60年代出土的青銅重器九鼎七簋,因為缺失一簋而成為考古界的熱門課題。楚學院的專家學者、民間考古愛好者、聽漏工、盜墓賊等各路人馬紛紛登場,各顯身手,試圖揭開這一千古之謎。隨著這一謎底的漸漸揭開,一段刻骨銘心的往昔情感、現今幾位人物的傳奇神秘身世,以及曾隨兩國為何是一家的歷史懸案,展現在讀者眼前,歷史與當下、世情與人心的真實而復雜的面相也一一呈現……

    小說以半個世紀以來考古人的生活與命運為經,以青銅器九鼎七簋承載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為緯,將個人命運、城鄉變遷與文化傳承、歷史演變結合起來,通過對禮器制度的追溯探討了歷史變遷中的人心與倫理,通過對考古人精神世界的揭示追問了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

    《聽漏》是劉醒龍繼《蟠虺》之后,又一部以考古和青銅重器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入選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近日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4年,劉醒龍第一次接觸到國寶級青銅重器曾侯乙尊盤,心中即刻閃出一道文學的靈光。10年后的2014年,他以曾侯乙尊盤為素材創作的長篇小說《蟠虺》出版。從《蟠虺》到這部寫九鼎七簋的《聽漏》,正好又是10年。

    劉醒龍回憶,《蟠虺》出版后不久,他曾在棗陽一處考古發掘現場目睹一只青銅鼎的出土,并得知其是用于日常烹飪的器皿。這是他第一次親眼看見殘留在楚鼎上的三千年前的人間煙火,頭一回感覺到威嚴的青銅重器也可以無比親和。

    推出兩部青銅重器系列長篇小說后,劉醒龍表示會再到一些考古遺址現場看看,希望盡早寫出大家開始念叨的青銅重器系列之三。

    既寫文物考古也寫世相人心

    專家評價,劉醒龍善于在小說中追溯歷史,《聽漏》既勾連遠古歷史的褶皺,又深入現實人心最隱秘處,而且彌散著強烈的楚文化特色。以青銅器為突出表現之一的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與今天的現實產生關聯,并煥發勃勃生機,劉醒龍通過《聽漏》回應了這些問題。

    《聽漏》以九鼎七簋,勾連起楚地歷史和現實、人間過往和當下。小說中,除了有關“鼎簋”的考古知識性敘事,也講到了多種青銅器物發現的奇跡和一方水土中特有的民情風俗。故事展開的地點在武漢和京山兩地,書中有不少武漢人熟悉的地點、單位和建筑,還懷舊般將一些鮮活的人和事發生地,設置在曾行駛在武漢三鎮最繁華路段、現已成為追憶的64路雙層公交車。關于京山的描寫也惟妙惟肖,比如外地人很少知道的喝早酒的習俗等。

    小說著眼于文物考古,富有文化味道;小說寫的也是世相人心,彌漫著煙火氣息。

    為何用“聽漏”二字作為書名?劉醒龍解釋說,首先是其音韻的魅力,當然還有它蘊含的神秘與神奇。

    這部小說里,聽漏工出場不多、話語很少,卻絕技在身,成為書中一個關鍵人物,串聯起一眾人物和故事情節。

    “聽漏”是聽地下的水滴聲,聽漏工是一種專門的職業。

    劉醒龍認為,聽漏之意,也可以理解為發現了歷史的破綻、現實生活的破綻。“漏水的地方總漏水,不漏水的地方總不漏水。就像壞人到哪里都要干壞事,好人到哪里都會做好事,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是一樣的。”

    小說塑造了馬躍之、曾本之等一批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展現了他們身上的精神風骨。正如書中所說,“考古考古,考的是古,答的是今”,小說正是從考古落筆,伸展到對歷史變遷中倫理的追問,對知識分子責任與擔當的探討。

    文學更多時候是細水長流

    劉醒龍的《鳳凰琴》《圣天門口》《天行者》等作品,為眾多讀者熟知。作為青銅重器系列小說的《蟠虺》《聽漏》,是他在創作題材、風格上的新探索。

    “對于小說家而言,最容易的就是守著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不斷寫下去,最了不起、最有味道的是不斷在新的領域進行發現。”劉醒龍說,文學在成長,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一位作家也需要不斷發展進步。

    劉醒龍2004年關注到曾侯乙尊盤,2014年才寫成《蟠虺》;之后開始構思《聽漏》,2024年才寫成出版。對此,他表示,文學創作講究的是沉淀積累。

    在創作《聽漏》之前,劉醒龍查閱資料,設計寫作思路,做了很多準備工作。2022年秋天,他終于正式動筆,盡管之后經歷了一場大病,靜養半年后才繼續寫作,但他仍然在寫作過程中感受到美妙趣味,并稱之為激情。

    劉醒龍說,一顆種子需要埋藏在沃土里,等待時機生根發芽,經過春夏秋冬季節的考驗,才能開花結果。寫作亦如此。“靈感要放在心里一點點焐熱,經過漫長的時光滋養,方可有所收獲。”

    在《聽漏》創作過程中,不少人物都超出原來的設計,“走”出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劉醒龍看來,寫作就是這樣,種子一旦開始發芽,就會自己生長。《聽漏》中鋪墊了足夠的沃土,供給他們獨立自由地生長。

    有評論家認為,在不少人已經習慣了短視頻和碎片化閱讀的今天,閱讀這樣一部作品會有困難,因為需要閱讀的耐心,但這恰恰是文字和語言的力量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所在。

    《聽漏》出版后,劉醒龍也嘗試過直播、拍短視頻,覺得新鮮有趣。他的觀點是,可以通過直播或者短視頻去影響和吸引他人來讀書,但重點在于是否能讓他們真正愛上閱讀,否則也只是一種走馬觀花的風景。文學更多時候還是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潤物無聲。

    【責任編輯:李琛】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激情综合网色播五月,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无号码
    <sup id="cikuk"></sup>
  • <li id="cikuk"></li>
    
    
  • <bdo id="cikuk"></bdo>
  • <tfoot id="cikuk"></tfoo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很黄很污的视频网站|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棉袜足j吐奶视频| 国产精品莉莉欧美自在线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bollywoodtubesexvideos| 男女无遮挡边做边吃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扒开美妇白臀扒挺进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香港三级午夜理伦三级99| 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色婷婷在线视频| 性欧美暴力猛交xxxxx高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热99re久久精品香蕉|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2021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直播| 国产在线观a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十七岁在线观看资源网| japanese酒醉侵犯|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在线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色老太婆bbw|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乱肉妇岳奶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