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獻給兩國源遠流長的友誼!”10月9日,一場特殊的音樂會在琴臺音樂廳上演,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功勛人物、音樂家貝伊姆貝·德梅烏夫(BEIMBETDEMEUOV)在演唱會上飽含深情地對中國觀眾說。
應”相約長江”合唱周特邀,哈薩克斯坦國立拜卡達莫夫合唱團,遠赴中國送來友誼的旋律,紀念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跨越時空、接續三代的友誼。
跨越萬里的擁抱
冼星海是人民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是哈薩克斯坦著名音樂家。
85年前,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首演;卡達莫夫合唱團成立。
10月9日,在演唱開始前,貝伊姆貝·德梅烏夫將翻譯請上舞臺,對著中國觀眾“表白”: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兩位偉大音樂家的故事令人感動,我們用這場音樂會獻給逝去的他們,更獻給兩國源遠流長的友誼。
兩國友情通過美好的旋律不斷掀起高潮。
演唱會上,拜卡達莫夫合唱團特意用中文合唱了《黃河大合唱》及《長江之歌》。當熟悉的前奏響起,全場觀眾自發跟隨著音樂節拍鼓掌,演唱結束后,觀眾的掌聲更是響徹音樂廳。
現場,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和拜卡達莫夫的女兒拜卡達莫娃熱情相擁,共同延續父輩的友誼,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我一直很想您,也很擔心您的身體。”六年前,冼妮娜生病住院,拜卡達莫娃特意來到中國去醫院探望。而更早時,冼妮娜專程去哈薩克斯坦,到拜卡達莫娃的姑姑達娜什家做客。
不僅子女輩到場,孫子輩也出席。“今天,我們都帶來了自己的女兒,把她們介紹給對方認識,希望我們的下一輩還能繼續這段友誼。”拜卡達莫娃說。“希望大家記住歷史,希望兩國友誼長青。”冼妮娜說。
“那是命運的一瞥”
時間追溯到1942年底。
“我覺得這是命運的安排,我父親余光的那一瞥,開啟了這段偉大的友誼。”拜卡達莫娃說。
據記載,1941年,受中共中央委派,冼星海到蘇聯為影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因戰爭影響回國受阻。1942年底,化名“黃訓”的冼星海輾轉來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當時,當地氣溫零下30℃,多天沒進食的冼星海,衣衫單薄,背著小提琴,流落在街頭。
“我父親下班,走出劇場大廳時,余光看到一位背著小提琴的年輕人,直覺告訴他應該幫助這位年輕人。”拜卡達莫夫將冼星海帶到了自己擠滿了八口人的家,拜卡達莫夫的母親將家里最大的床和最好的面包分給了他。
為了讓冼星海有更好的創作條件,拜卡達莫夫又把冼星海安置到自己的姐姐達娜什家。
“達娜什對我父親也非常好,在當時口糧非常緊缺的情況下,把食物分給我父親,就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他。”冼妮娜說。
“我們這一輩的的友誼正是從冼妮娜到訪哈撒克斯坦開始的,我覺得我們不是兩個家庭的友誼,而是像一個大家庭,是兩個國家友誼的見證。”拜卡達莫娃說。
用音樂傳承友誼
在哈薩克斯坦期間,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等音樂家,成為好友。
此間,冼星海創作了一批優秀的音樂作品,包括為哈薩克斯坦國家電臺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滿江紅》,其中第一樂章采用了《滿江紅》的曲調,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冼星海還廣泛搜集并記錄了大量哈薩克民歌民曲,成為音樂創作靈感,完成《哈薩克女聲三部合唱曲》《哈薩克樂器獨奏曲》等,深受哈薩克斯坦人民的喜歡。
“當年,冼星海說自己有兩個心愿,一是幫他找到家人,二是將他的音樂傳回中國。我覺得現在做到了,我們想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拜卡達莫娃說。
《阿曼蓋爾德》是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友誼的結晶,兩人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共同創作了這部音樂,通過鋼琴的震音、顫音、滑音等不同彈奏技巧,以及豐富的力度變化、音樂手法來表現豐富的旋律和立體的情感。
“《阿曼蓋爾德》最初是一首鋼琴曲,由哈薩克斯坦歌曲和舞曲組成,后來我們將其完善為交響樂,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聽到。”拜卡達莫娃說,“雖然冼星海離開后我才出生,但我經常聽長輩們懷念他,講他的故事,我覺得他一直在天上看著我們,和我們交流,給我們帶來力量。當完成了交響樂《阿曼蓋爾德》,特別是后來又在北京演出,我才覺得對兩位父輩的友誼有了交代,也讓這份友誼用音樂傳承了下去。”她也呼吁,希望能在中國找到《阿曼蓋爾德》中三首歌曲的原譜,“這樣才能讓這部作品更完美。”
此次陪同合唱團來到武漢的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館工作人員亞男介紹,近年來,兩國在旅游、文化等方面交流頻繁,僅哈薩克斯坦國立拜卡達莫夫合唱團,就在北京、山東、廣東、香港等地舉辦過音樂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