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潔 見習記者 馮袁玥 通訊員 武文旅
非遺,始于歷史,千年傳承;非遺,亦行于時代,融合創新。
10月26日,“錦繡長江”非遺展示活動上,古老的傳統技藝與現代時尚相融合,讓不少觀眾嘖嘖稱奇。非遺不再是概念中的“老物件”,原來離日常生活如此接近。
“這款耳環就是用中藥茯苓做的,這些手鏈是青皮、白芷、郁金做的。”在國家非遺項目葉開泰傳統中藥制劑展區前,一排由中藥制作的首飾格外吸睛。
展區負責人介紹,中藥首飾取材于生活中常見的藥材,佩戴在身上不僅有裝飾作用,還有保健功能,“年輕人很喜歡,今天已經賣出去好多個了”。
把千百年歷史的非遺“老物件”玩出“新樣式”,在“錦繡長江”非遺展中比比皆是。
一支電烙筆在葫蘆上輕輕移動,留下一道道棕色的畫痕。片刻,一個栩栩如生的“哆啦A夢”在葫蘆上逐漸顯現……
葫蘆烙畫藝術,又稱燙畫、火筆畫,即烙畫藝人用電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再上色作畫。因與葫蘆融為一體并能永久保存收藏,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每一筆勾勒回轉,每一筆起承轉合,都是創作中的難題。年輕人喜歡什么樣,我就做成什么樣。”武漢市市級非遺“烙畫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蔣諶華說。
釉色青翠如春水的龍泉青瓷,造型除了瓶、碗、盤、杯等日用品,還有可愛精美的生肖瓷。
“沒想到瓷器做得這么可愛,柚子青的外觀很有質感,也有藝術氣息。”在浙江龍泉青瓷展區前,一群年輕的游客輪番拍照。
在西湖綢傘的展區,不少大學生帶著筆記本,排隊等待集章。
“我們帶了14款印章,都是綢傘的經典花樣,游客可以免費蓋章。”該展區負責人介紹,西湖綢傘把花樣做成明信片、徽章、筆記本等,更貼近年輕人的喜好。
恩施玉露制成冷泡茶飲,祁門紅茶做成茶含片,成都蜀錦制成“新中式”服裝,訂單已經排到兩三個月后……非遺在現代改造中潮起來、熱起來。
“非遺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不僅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也有助于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向世界傳播中國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追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營銷管理系主任杜鵬教授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