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陳泉 通訊員 張巍)武漢經開區軍山街道龍湖社區有常住人7300余人,其中回族、滿族、土家族等少數居民90名。在社區發展轉型過程中,社區融“合”入景,精雕“合”陣地;潤“合”于心,厚植“合”文化;以“合”促行,建好“合”隊伍,實現民族融合底色“亮起來”、民族融合陣地“搭起來”、民族融合服務“統起來”的統戰工作成效,擘畫多彩民族、多元共享、同心共治的幸福社區新篇章。
以家的理念在社區開展統戰工作,實現各民族居民籽籽同心,引導少數民族居民參加社區活動,參與社區治理,實現社區統戰工作的“單向發力”到“全民參與”。
民俗博物館內的織布機
融“合”入景,精雕“合”陣地
社區打造民族主題公共空間“合”陣地,讓不同民族居民在社區大家庭里“身有棲、心有寄”。社區建立民俗博物館。博物館面積約70余平方米,收集了當地居民農耕生活的犁耙、蓑衣斗笠等,還存放著土家族居民的織布機,共同構成龍湖不同民族居民村居生活的有力見證。社區打造民族之家。位于居民樓架空層內的民族之家內設施完善,宣傳國家少數民族的政策法規與民族文化的墻畫、板報、宣傳欄等應有盡有;活動豐富,少數民族和漢族居民一起在這里聊天、唱歌、拉二胡。向上向美的陣地實現了物理空間的更新,更帶動了不同民族居民心理空間的更迭。
龍湖百家宴上的美食
潤“合”于心,厚植“合”文化
社區打造“同心悅文化”的統戰品牌,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讓民族團結的石榴花開在社區,香在樓棟。社區開展“龍湖鄰里文化節”。在一年一度的鄰里文化節中,既有炫出了最美民族風的“回族、土家族”等民族特色服飾秀;也有“上舌尖更上心頭”的民族特色美食展。為了促進不同民族居民的參與,鄰里文化節還推出漢服體驗和約拍活動。在美食展位前,居民也能品嘗油香脆甜的回族馓子,香氣撲鼻的瑤族竹筒飯......不同民族居民共聚一堂品嘗美味菜肴,沉浸式了解民族風土人情,共訴幸福生活點滴。社區開辦“龍湖百家宴”。在每一屆的百家宴上,既有龍湖當地的元子、魚參等傳統美食,也有回族居民們端來的手抓羊肉、糖卷馃等民族美食,街坊們在琳瑯滿目的百家宴中品味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親切與甜蜜。
鄰里文化節上的民族美食秀
以“合”促行,建好“合”隊伍
社區組建專門的為少數民族工作服務隊,并通過走訪建立一戶一檔,一人一冊,對所有少數民族居民建立了詳細的檔案庫。從牛肉補貼,到少數民族文化培訓,再到困難家庭幫扶,社區通過3個大類6個小項的服務對接到每個少數民族家庭。在社區大家庭的和諧氛圍熏陶下,少數民族居民也走進社區成為服務更多居民的志愿者。在社區銀發志愿服務隊,3位回族老黨員先后報到,成為這支黨員服務隊的骨干。有著嘹亮嗓音的土家族居民向文斌還自發組建了龍湖民樂隊,在社區不同的文娛文化活動上都能聽見她們優美的歌聲。組織隊伍在“合”中織密健全,治理力量也在“合”中協同凝聚。
報名單位:武漢市經開區軍山街龍湖社區
【專家點評】
念好“合”字訣,民族“融”起來
□余冬林(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民族和諧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事關基層治理乃至國家治理的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武漢經開區軍山街道龍湖社區面臨轉型過程中多重治理難題疊加的復雜情況,大膽創新,緊扣“合”主線,聚集“合”隊伍,建設“合”陣地,厚植“合”文化,將民族融合的華章切實地寫在社區的大地上,打造了一個各民族多元共享、同心共治的鮮活樣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