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朱世杰、程旭東) “8字舞龍、游龍、龍出宮……”5月14日下午,明媚的陽光灑在大冶市陳貴鎮小學操場上,10名舞龍舞獅隊小學生隊員身著隊服,手舉著舞龍,大聲喊著動作名稱,在教練郭松林的指導下,一招一式訓練著隊形。
當非遺傳承點燃少年的運動激情,小雷山腳下唱響了一曲曲青春之歌。在“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大冶市陳貴鎮,活躍著一群追夢少年,他們通過專業化訓練和演出,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讓非遺運動“活”起來、火起來。
16時30分,訓練完成一遍動作要領后,“龍頭”程高擦拭了一番臉上的汗珠,招呼其他隊友休息一下,他走到教練身邊,聆聽其對訓練效果的點評。
“‘六一’快到了,我們要參加全鎮舉辦的舞龍舞獅展演活動,得抓緊訓練進度。”稚嫩的童音洋溢著程高對舞龍運動的熱愛和執著。
程高今年10歲,讀四年級,家住陳貴鎮鎮區,父母從事餐飲行業,非常支持他學習舞龍。
“程高身材勻稱,體能好,韌性強,領悟能力較高,所以選他當‘龍頭’。”郭松林介紹,“龍頭”是舞龍隊的靈魂,要熟知隊形的線路和動作要領,一旦“龍頭”走錯了,其他隊員只能跟著錯。
“我們都非常熱愛舞龍舞獅,既娛樂身心,又強身健體。”隊員訓練完畢后,一邊喝著水,一邊組隊交流訓練心得,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12歲的陳浩佳有些靦腆地說,他原先不愛和同學們說話交流,今年3月份入選學校舞龍舞獅隊后,在教練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動作要領越來越好,人變得陽光自信了。
在陳貴這片崇文尚武的熱土,舞龍舞獅由來已久。由當地村民組織起來的舞龍舞獅隊,幾經傳承下來,已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品牌。
2004年,陳貴鎮被中國龍獅運動協會命名為“中國龍獅運動之鄉”;2017年,陳貴舞龍舞獅成功申報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23年入選全國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名單。
龍獅運動的蓬勃開展,更是照亮了校園孩子的追夢之旅。
2023年,陳貴鎮中心學校組織轄區三所學校——大冶十中、南山中學、鎮小學各自成立4支舞龍舞獅隊,共精選108名學生隊員。
今年,各個學校為每一支隊伍購置了舞龍舞獅及相關道具,學校之間錯開安排訓練時間。
“通過開設舞龍舞獅課程,不僅讓孩子們強身健體,更是激發他們自我挑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南山中學校長陳細象介紹,目前,該校配齊了4條龍、4個獅子及相關道具,孩子們的運動熱情更加高漲。
“少年強則中國強。一個地區的文化圖騰,必須有少年一代的傳承和弘揚。”陳貴鎮中心學校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整合更優質的資源,出臺更精準的措施,舉辦更多的活動,將“龍獅文化進校園”活動做出品牌特色,從而輻射全市更多的校園,讓更多的孩子熱愛這項非遺運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