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楊麗芳 王珊)6月16日,走進南漳縣肖堰鎮陳家榜村,擴寬刷黑后的村道平整寬闊,車輛暢行無阻。“路修好了,采摘的油茶籽能夠及時送到加工廠,節省了十幾分鐘時間。”許萬忠油脂廠負責人許萬忠說,路好了,游客也多了,每月可以銷售200多斤茶油。
南(漳)趙(店)線全長40.96公里,跨越城關、九集、李廟三鎮。全線通車后,沿線近3萬名群眾“早上進城趕集,下午下地干活”,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城鄉雙向流動、快速交融。
今年以來,襄陽市以《襄陽市鄉村振興“四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 - 2027年)》為綱領,全面啟動“美麗路網”行動,著力打造“暢、安、舒、美”路域環境,推動公路交通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1333 公里“美麗路網”新圖景
2025年5月,襄陽市成立“美麗路網”工作組,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聯合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城管執法等多部門協同推進,計劃3年內建成總長1333公里的“美麗路網”精品路,今年將完成204公里農村公路“美麗路網”精品路,實現所有縣(市、區)及開發區全覆蓋。各縣市結合自身地域特色,重點推進景觀提升工作,致力于形成“路景相融、城鄉互通”的路域新風貌,同步推進農村公路規劃與土地、環保、旅游等規劃深度融合。
規劃美麗路網時,宜城充分考量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特色農業產業布局。在通往楚皇城遺址的道路建設中,最大限度減少了對遺址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將道路景觀與楚文化元素相結合,設置具有楚國風格的文化標識牌。
“我們還在道路沿線規劃了農產品采摘園的連接線,方便游客在游覽歷史遺跡后,能前往采摘園體驗農事,促進文化旅游與農業產業協同發展。”宜城市農村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高志國介紹。
南漳縣花朝線紅色教育基地(交通奮斗塔)
“一路一品”示范路特色凸顯
圍繞美麗路網建設,襄陽以“一路一策一方案”為原則,實施精品路建設“七增七減”與路域環境“十無雙百”標準。
“我們通過消減違法建筑、非法標識、雜亂物體、黑臭水體等隱患,打造全域精品農村公路,形成‘一路一品’的特色路網格局。”襄陽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農村公路工作部負責人葉偉介紹。
谷城縣五山鎮是有名的茶鄉,當地政府緊扣“美麗路網”行動要點,對茶產業道路全面升級改造,在拓寬路面、增設安全防護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便民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旅游設施,新建休息亭和公廁,沿線打造茶文化主題景觀帶,設置觀景臺方便游客欣賞茶園風光。
五山鎮基于道路周邊的綠化景觀風格,沿線種植四季花卉,并增設觀景臺、茶文化雕塑,推動茶產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茶鄉風情路”。
谷城縣堰河村省級美麗農村路X060何昝線
南漳武劉線蓮花堰驛站內,充電樁、農產品展銷區一應俱全,“這里自駕游經過的人多,我們瞄準周末流量,空閑時把自家種的果蔬放到這里賣,一天最多還能掙兩三百塊錢!”當地居民馮祖強夫婦笑呵呵地說。
此外,南漳還加快觀景臺、公廁等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推動村委會與公路服務設施統籌布局,提升城鄉服務一體化水平;強化涉路安全治理,全方位筑牢公路安全防線。
全力護航路網建設“落地生根”
在機制保障方面,襄陽市“美麗路網”工作組統籌協調,建立“五化”管理機制,制定《行動評估清單》,明確量化指標與縣、鄉鎮級管養主體責任,建立“日巡周檢”制度,讓群眾共同參與監督路網建設,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良性循環。
“美麗路網”建設過程中,樊城區進一步明確了縣、鄉鎮級管養主體責任,建立“日巡周檢”制度,定期總結、通報和反饋建設情況,并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監督。牛首鎮花園村書記林偉說:“現在我們發現路上有啥問題,打個電話就能反映,相關部門很快就會處理,大家都很滿意!”
棗陽市鹿頭鎮銀龍灣驛站
以“美麗路網”建設為契機,襄陽以路為媒推動農旅融合、城鄉互通。一條條兼具生態顏值與民生溫度的“美麗路網”,串聯山水田園與產業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繪就城鄉新貌,為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