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黃大林、陳帥)日前,黃石市總工會發布表彰通報,大冶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共黨員楊進榮獲2025年黃石五一勞動獎章,系大冶市衛健系統唯一獲獎者。
他是一位在臨床一線深耕二十二載的"脾胃守護者"。從省級中醫藥骨干人才到醫德醫風標兵,從內鏡技術開拓者到抗疫先鋒,他以創新為刃破解消化道疾病診療難題,用仁心作舟載渡患者走出病痛深淵,憑擔當為楫引領學科發展浪潮,用行動詮釋著“大醫精誠”的時代內涵。
匠心筑夢,精研醫術破瓶頸
“醫道至精,不進則退。”為突破消化道疾病診療瓶頸,楊進先后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市一醫院進修,在大冶地區率先開展染色內鏡、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等前沿技術,如同一把“微創鑰匙”打開了早癌診療的大門。
他牽頭的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累計篩查出數十例早期癌變病例,其中11例通過內鏡微創治療實現根治,讓患者免受開刀之苦。
如今,科室年內鏡手術量突破1500例,診療范圍覆蓋消化道出血、重癥肝炎等20余類重癥,成為鄂東南地區的脾胃病診療高地。
在臨床實踐中,他創新性構建"四維一體"診療體系,將中藥湯劑的固本培元、穴位貼敷的經絡調理、臍灸療法的溫通氣血與現代內鏡技術有機融合,讓中醫藥適宜技術在胃腸疾病治療中煥發新生。患者們都說:“楊主任的治療,既看得好病,又暖得人心。”
仁心濟世,德潤杏林守初心
“視病猶親,無問貴賤。”這是楊進刻在心底的行醫準則。他立下“三必到”鐵律——急危搶救必到、疑難病例討論必到、困難患者查房必到,用腳步丈量醫者責任。
2022年寒冬深夜,一例嘔血休克的貧困患者讓急診室拉響警報。
接到電話時,室外氣溫低至零下五度,楊進頂風冒雪趕到醫院,發現家屬因欠費準備放棄治療,他當即墊付押金,在病床前連續48小時監測病情,以精準的胃鏡止血術完成“生死營救”。
患者出院時,他又慷慨解囊購置三個月護胃藥,用醫者大愛驅散了貧寒中的陰霾。
他的手機里,有一個500人的“大冶脾胃肝膽病咨詢群”。每晚10點到11點,無論多忙,他都會準時上線答疑,為患者提供免費隨訪,被群友稱為“永不離線的健康顧問”。進鄉村義診、入社區科普、到學校宣教,他讓中醫藥文化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基層。
薪火相傳,固本培元強學科
作為省級中醫脾胃病重點專科帶頭人,楊進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的道理。他以多學科協作破題,以團隊文化聚力,為20余名青年醫師量身定制成長檔案,培養出6名技術骨干扎根臨床。“手把手教技術,心貼心傳醫道”,他帶教的醫師如今已成為科室中堅力量。
在學術創新上,他主持省級課題《楊氏健脾化濕方結合臍灸治療HP陽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帶領團隊深耕脾虛濕蘊機制研究,讓中醫脾胃理論在現代醫學語境中綻放光彩。
更難得的是,他將診療經驗下沉基層,在陳貴衛生院等鄉鎮建立名醫工作室,讓優質中醫資源惠及更多百姓。
“白加黑連軸轉,5+2常態忙”,這是楊進辦公室日歷的真實寫照。面對科室人員緊缺,他主動承擔雙倍門診量,年均加班超800小時,用堅守詮釋“醫者仁心”。2020年抗疫最吃緊時,身為黨員的他第一時間請纓,在發熱門診、感染科病房、醫學留觀點連續鏖戰70天,帶領團隊完成重癥患者救治任務,用防護服下的汗水澆筑起生命防線。
辦公室墻上懸掛的“大醫精誠”書法作品,是楊進的行醫座右銘。二十二載春秋,他以仁心為炬照亮患者康復之路,以創新為翼突破醫學技術壁壘,以擔當為舟領航學科發展航向。
在健康中國建設的征程上,這位杏林赤子以“精勤不倦、志存救濟”的姿態,續寫著新時代醫者的奉獻華章,讓“大醫精誠”的精神在鄂東南大地熠熠生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