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學玲)7月2日,武漢普生·湯遜湖美術館迎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絲路藝術:畢加索與葉建新中西文明藝術展”在此盛大啟幕,以藝術為媒,架起東西方文明互鑒的橋梁。來自藝術界、學術界及企業界的80余位嘉賓共同見證這一文化盛事。
作品《貓頭鷹》。通訊員供圖
作品《水墨琉璃》。通訊員供圖
此次展覽匯集了西方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的6件珍貴真跡,其《貓頭鷹》《騎馬斗牛士》等作品與葉建新教授的《佛手》《東浦古鎮》等50余件作品并置對話,展現了抽象表現主義與東方水墨的碰撞融合,共同詮釋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展覽現場,觀眾既能感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的強烈表現力,又能體味東方美學的含蓄深遠。
“此次展覽不僅是一次藝術呈現,更是文明對話的當代實踐。”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名譽院長陳汗青教授在開幕式上表示。隨后,泰國東方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塞尚從國際視角闡述了展覽的藝術價值。“絲綢之路精神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延續與創新,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中國傳媒大學姚玉芹教授代為宣讀的賀信中,北京坦博藝苑白十源董事長稱道。
“我的作品試圖在水墨意境中尋找與西方現代藝術的共鳴點,這種探索本身就是絲綢之路精神的當代延續。”葉建新教授現場分享創作感悟,并向普生創藝園總經理、普生·湯遜湖美術館館長劉瀏捐贈了自己的代表畫作。
“此次展覽是我們踐行‘文明互鑒、藝術共融’理念的重要實踐,作為武漢新興的文化藝術地標,普生·湯遜湖美術館將持續搭建高端藝術交流平臺,通過多元文化的對話與碰撞,為城市文化生態注入新的活力。”劉瀏說道。
展覽結束后,普生?湯遜湖美術館將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號召,將部分展品送至位于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的普生?人文村落巡展,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合影留念。通訊員供圖
據介紹,此次展覽的舉辦,彰顯了城市在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自信與開放姿態。普生·湯遜湖美術館通過此次跨越東西方的高端藝術對話,以文化軟實力為城市發展賦能,通過藝術語言的互鑒共融,為城市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