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林晶、通訊員林成立)7月3日獲悉,中鐵十一局參與申報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獲得國際橋梁大會(IBC)喬治·理查德森獎,是本屆我國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國際橋梁大會是世界橋梁界的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橋梁學術會議,大會獎項設立于1988年,被譽為橋梁界的“諾貝爾獎”。IBC項目共有6類,其中,喬治·理查德森獎是設立最早、影響最大的獎,側重于表彰在設計、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取得具有創新性、技術卓越性和杰出成就的橋梁項目。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后,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大跨海通道,東接港珠澳大橋西延線鶴洲-高欄港高速,西接西部沿海高速,橫跨珠江口崖門入??邳S茅海水域,線路全長約31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
該項目面臨臺風頻發、超寬分體梁渦振控制難度大、跨越三條Ⅰ級航道(防撞要求高)、海洋環境腐蝕性強等挑戰,項目建設團隊在雙曲面獨柱塔美學設計、多塔斜拉橋結構體系、綜合減震裝置、風振控制技術及工業化建造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其中,5座“小蠻腰”猶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佇立在大海上,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中鐵十一局承建了其中的7.4公里路段,包括橋梁、互通匝道、箱梁預制等工程,在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建造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預制梁場是全線最大的預制箱梁生產基地,承擔著三個標段2548片預制箱梁的生產任務。項目引入物聯網、BIM、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對“人、機、料、法、環”等核心生產要素的全方位智能管控。同時借鑒工業制品流水線生產模式,運用了智能移動底模、智能振搗、高溫蒸養、自動噴淋養生等多個智能系統,使單片梁生產時間由原來的8天縮減至3.2天,大幅提升了預制箱梁生產效率。項目團隊參與編寫了1部行業標準,先后獲評2項國家級QC成果、4項省部級QC成果、5項實用新型專利等,為項目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
目前,我國共有11個項目獲得喬治·理查德森獎。湖北有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兩個項目獲得該獎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