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武漢市急救中心黨員多次深入工地為建筑工人義診,培訓急救知識
圖為:武漢急救中心人員為青少年培訓急救知識
幸福與健康是人類永恒不變的追求。黨的十九大描繪一幅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新形勢下,城市急救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作為武漢日常急救、突發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動保障的排頭兵,武漢市急救中心身擔重責。
近年來,該中心黨委牢記全心服務病人初心,夯實黨建基礎,打造黨建品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力地守護著江城人民的健康。
強化責任精細調度
時間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急救已經開始了。
武漢市急救中心有一組令人驕傲的數據:2018年呼入電話高達54萬余次。救護車到達時間是衡量急救質量的關鍵指標,武漢市急救中心1分鐘可實現派車,平均出車反應時間1分55秒。
這一切源于精細化調度。武漢市急救中心黨委書記江旺祥介紹,近年來,武漢市急救中心“120”調度科黨員緊扣“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按照“誠信為本,有諾必踐,恪盡職守,率先垂范”的工作方針,注重思想素質,弘揚主體意識,強化責任教育,結合院前急救行業實際,將“120”調度科服務細化,傳遞溫情。
每一位調度員從坐在調度位的那一刻起,必須遵循一套嚴格的規范:接線員上線先上繳手機,不能接私人電話。每個“120”電話要在響三聲內接起,不能超過10秒……
電話一響,接線員就要重復同樣一句話:“別慌,請告訴我地址。”
訓練流程規定,第一步是問清地址。接線員一邊聽電話,一邊在電腦上飛速錄入求助者位置、姓名、病情等,這些信息同步傳到派車調度員的電腦。1分鐘內指令下達急救網點,離患者最近的“120”急救車便急馳上路。
與此同時,接線員詳細詢問患者性別、年齡、有沒有呼吸、意識、心跳等。接線員面前的電腦安裝著強大的“急救預案庫”。這套醫療優先分級調度系統詳細分列了37類急危疾病急救指導預案。每一類疾病的判斷都由一系列簡單詢問入手,求救者只需回答“是”或“不是”,接線員就可快速排查出相應的癥狀,并給出明確的急救指導,幫助求救者堅持到救護車到來。
精細調度創造了許多奇跡。2014年7月,武漢市東西湖區電焊工小張觸電昏迷,工友接受“120”電話指導,現場做心肺復蘇,成功救下一命。2016年9月,丈夫心臟驟停,妻子撥打“120”求救,接線員劉清持續26分鐘通話,指導患者妻子心肺復蘇施救,支撐到救護人員到來。
近年來,由于調度員業務精湛、認真負責,急救指令信息暢通,及時準確提供患者方位、現場情況和救援要求,提高了出警出診成功率。近5年來,武漢市急救中心服務對象回訪滿意率保持在95%以上。該中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類突發事故醫療救援任務,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群眾滿意的窗口單位”“工人先鋒號”“武漢市五星級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精細化調度已成該中心黨建工作的新品牌、新抓手、新載體。
支部協力傳遞溫情
在武漢市急救中心硚口站,有輛急救車與眾不同。在這輛車上,寒冬時節,醫生用自己的身體把液體輸液袋捂熱,防止甘露醇結晶,減少液體對病患血管的刺激;盛夏酷暑,醫護人員早早地把冰袋準備好,用于因高溫而中暑的患者。車內還準備嘔吐袋、紙巾,方便嘔吐的病人;對于不能平臥的病人則備有輪椅;有些老病號呼叫救護車到醫院,只是為了更換導尿管,該急救車上的醫生黃新波則主動上門,為患者更換尿管,免除患者家屬來回搬運的痛苦。遇到突發病,暈倒的患者,醫護人員還主動自掏腰包為他們買來飲水和食物。
急救人性化,黨員示范急救車始終沖鋒在前,車上的醫生和司機都是黨員。武漢市急救中心硚口黨支部書記柳新勝介紹,該支部有黨員10名,黨員比例占到近40%,支部書記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位醫生黨員激活一個急救站的業務技能比拼熱情,一位司機黨員帶動一個急救站駕駛員對急救車的愛護和日常的維護,以此帶動整個急救站的發展。”
急救一體化,只為生命至上。該站作為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示范站,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孕產婦和新生兒中心合作,加強信息化建設,在救護車上實現院前與送達醫院院內信息互聯互通,開展急救信息實時傳輸和急救遠程會診,構建優質、高效的急危重癥救治體系,將急診治療前移到急救車上。
江旺祥說,黨支部是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單元和“定盤星”,是黨的建設“細胞”和基石,以小見大,頂天立地,一以貫之的持續用力建設,才能負重前行。武漢市急救中心漢口黨支部、硚口黨支部和武昌黨支部覆蓋了武漢三鎮,發揮著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他們挖掘出智慧,凝聚起力量,同心協力守衛江城人民健康。
立足時勢謀劃長遠
時代在發展,急救被賦予了新的要求。
江旺祥介紹,院前急救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院前急救的任務就是把病人送到醫院,當時的救護車可視為“轉運型救護車”;“非典”后對院前急救提出新要求,急救人員需在車上對病人進行救治并安全送達醫院,此時救護車上配備了各種車載檢查設備,可視為“監護型救護車”;在互聯網時代,急救車不僅僅是病人的救治平臺,更是有利于病人救治和急救出車管理的數據載體。“時代賦予了急救新的挑戰,做好新時期黨建工作,需要明確新目標、立足新起點、迎接新挑戰、邁向新征程”,江旺祥說。該中心提高班子政治站位,將黨建與急救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以黨建促發展。
傳統的“120”呼叫方式是由調度員接聽電話,詢問患者位置、病情,再調派救護車前往。這一過程要爭分奪秒,而語言障礙、醉酒、外地來漢者往往無法說清楚所在位置,使調度員在短時間內獲取患者完整準確的信息造成一定難度。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武漢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這一問題更加凸顯。
該中心及時推出“急救APP”“微信急救”等互聯網服務,將GPS定位系統引入急救救援。市民只需關注“武漢急救”微信平臺,緊急情況下一鍵報警,就可將事先在微信上預留的個人信息、醫療健康狀況、實時位置等發送到“120”指揮中心。此外,微信平臺還可提供救護車甄別、急救技能培訓等服務。
創新之舉不斷延伸,服務不斷拓展。黨建與業務深化融合,武漢市急救中心不局限于武漢,放眼長遠。該中心以“聯學共建、智慧急救”為主題,倡導成立長江中游城市群急救黨建聯盟,與長沙、南昌和合肥共享急救資源,擊破地區、急救中心間“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
據介紹,急救聯盟依靠各市的急救中心“120”調度指揮系統數據庫和電子病歷庫等,有步驟地分批互相開放急救信息,包括地理信息、緊急救援預案、醫療信息以及應急救援物質儲備等。尤其是在各省高速公路交接區域增設高速公路急救站,遇重大交通事故的緊急醫療救援將由各省協作開展。救援工作會以離事發地點更近的省市救護車為主,跨省醫療救援因此將成常態。
江旺祥表示,時間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武漢市急救中心將秉持此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新時代的新擔當新作為,助力急救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員示范車”促進“雙提高”
7月19日上午,武漢急救中心黨委班子成員、中層干部、漢口黨支部黨員職工30余人齊聚江岸急救分中心,共同拉開“黨員示范車”創建的序幕。
該中心黨委書記江旺祥、紀委書記魯新耀和副主任劉惠敏分別為“黨員示范車”掛牌。
此次創建旨在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檢視和整改院前急救為群眾服務工作中的問題,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促進武漢院前急救工作高質量發展。“黨員示范車”實行“100”標準,即一流服務、零違規、零投訴,滿意率100%。
武漢急救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江旺祥表示,把“黨員示范車”創建同“四化”急救站創建結合起來,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立足崗位,實現黨員職工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雙提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