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聶香)法律程序有期限,但司法為民、化解矛盾的追求沒有終點。近日,曾都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超過訴訟時效”而陷入僵局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法院并未簡單“一駁了之”,而是立足實際,深挖案情,巧用調解,最終促成雙方握手言和,展現了司法服務營商環境的智慧與溫度。
2020年9月,易某某駕駛一輛小型客車與楊某某(載謝某某)駕駛的普通三輪摩托車相撞,造成謝某某受傷,經交警部門認定,易某某負主要責任,楊某某負次要責任,謝某某無責任。易某某駕駛的小型客車在被告某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隨州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處投有交強險和商業險。原告謝某某就本案的損失與該保險公司多次協商未果,為維護其合法權益,于2025年2月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賠償其各項損失3萬余元。
經查,原告謝某某起訴時,已經超過法定三年的訴訟時效期間,且其沒有相關證據留存。面對這一“程序性困境”,承辦法官并未機械地徑直裁判,而是通過深入分析案件細節,迅速制定處理方案:全力調解。
承辦法官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深入且坦率的交流。針對謝某某,法官詳細闡釋了訴訟時效的法律條款及本案的潛在風險,引導其客觀評估訴訟結果。同時,理解其作為受害者的維權困難,并向其傳達了爭取合理賠償的堅定立場。針對保險公司,客觀陳述謝某某損失發生的事實,強調其遭受的損失是實際存在的。另外,承辦法官發現雙方當事人都希望盡快解決糾紛,并在訴前已經進行了多次協商。這一點成為了打破僵局的關鍵。法官以此為突破口,引導保險公司從社會責任、企業形象、減少訴訟負擔、化解矛盾等多個角度考慮,展現企業的責任感,積極尋求和解的可能性,做到基于前期的協商基礎和實際損失情況對謝某某進行合理的賠償。經過法官的反復溝通,保險公司最終愿意在合理范圍內與謝某某進行實質性協商。
在法院的主持下,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保險公司同意一次性賠償謝某某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各項損失共計15000元,原告謝某某自愿放棄其他訴訟請求。至此,這起一度因“時效問題”陷入困境的糾紛,在法院的傾力調解下,得以圓滿、高效、實質性地化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