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在天津拍攝的煎餅馃子(6月10日攝)。
6月24日至26日,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世界各地的嘉賓匯聚渤海之濱。煎餅馃子,這道天津經典小吃作為當地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成為達沃斯論壇文化展示中的一項。
煎餅馃子,常寫作“煎餅果子”,食材搭配豐富,口感松軟酥脆、咸香味美,是天津特色美食。2017年煎餅馃子制作技藝入選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次年《天津地方傳統名吃 制作加工技術規范 天津煎餅馃子》出臺,要求煎餅馃子要用純綠豆面或混入小米面攤制薄餅,直徑在38至45厘米之間,輔以雞蛋、芝麻、蔥花,再包裹馃子(亦寫作“果子”,指油條)或馃箅兒(指薄脆),最后根據口味抹上甜面醬、腐乳、辣椒醬等制成。
誕生于大運河畔的“天津衛”,是南北水運的重要節點,漕運在此發展,各地商人在此集結,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煎餅馃子的誕生也與水運商業離不開:長江流域的油條和山東的煎餅先后經運河傳入天津,配上當地常吃的醬料,煎餅馃子的雛形就此形成。其咸香、熱量充足、便于攜帶的特質,精準契合碼頭工人勞作所需。煎餅馃子在漕運繁盛的天津“扎根繁衍”。
如今,煎餅馃子是天津人早餐中的“常客”,天津話講“倍兒耐吃”(意為“很愛吃”)。賣煎餅馃子的商鋪、小販遍布大街小巷。天津人對煎餅馃子有自己的堅守和“講究”——面糊必須是綠豆面;外地加入香菜、生菜、辣條、雞柳等做法,在當地食客眼中都屬于“不正宗”。久居外地的天津人,最思念一口家鄉地道的煎餅馃子。
在天津老城區,常能見到食客帶著自家雞蛋、隔壁攤位的“馃子”“馃箅兒”,到煎餅攤上“整合”。這是老城區特有的一道風景線。
煎餅馃子已成為天津的一個文化符號,隨著新興產業發展,年輕人以創新姿態賦予其“精神食糧”的新內涵,用多樣的方式介紹煎餅馃子,也傳遞著天津的城市魅力與文化自信:傳統商家推出煎餅馃子制作體驗項目,讓游客親自上手,了解其制作技巧;文創設計師將煎餅馃子化作“萌趣”玩偶、冰箱貼等,再配上天津式幽默,為游客演繹攤煎餅過程;有的商家推出中西合璧的“煎餅馃子+咖啡”套餐,成為年輕人在“citywalk”時的歇腳選擇;便利店里設置制作機器人,擺脫攤位場地限制,讓人們能更加方便地買到煎餅馃子……
這一因運河而生的著名小吃,從果腹的能量擔當,逐漸發展為承載城市文化與鄉愁的精神符號,在新時代煥發出多樣魅力。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pagebreak
這是在天津拍攝的煎餅馃子和玩偶(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嘉賓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文化之夜上等候品嘗煎餅馃子(6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嘉賓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文化之夜上品嘗煎餅馃子(6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嘉賓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文化之夜上品嘗煎餅馃子(6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徐意齋煎餅果子體驗館的工作人員在制作煎餅馃子(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食客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購買煎餅馃子(5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食客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購買煎餅馃子(5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一名游客手持煎餅馃子玩偶拍照(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徐意齋煎餅果子體驗館的工作人員在制作煎餅馃子(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徐意齋煎餅果子體驗館店長徐鵬在磨制綠豆面糊(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商戶用石磨磨制用于制作煎餅馃子的綠豆面糊(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南開大學外籍教師迪安娜在徐意齋煎餅果子體驗館體驗制作煎餅馃子(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河西區一家居民區附近的煎餅馃子商鋪,食客將自帶的雞蛋放在窗框上,用雞蛋“排隊”(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在位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的“你好商店”文創店,店長王冉(左)與一名旅居國外的天津顧客聊起煎餅馃子(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在位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的“你好商店”文創店,店長王冉向顧客展示“剛出爐”的煎餅馃子文創產品(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pagebreak
在位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的“你好商店”文創店內拍攝的煎餅馃子冰箱貼(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天津一處夜市的煎餅攤位上擺放著煎餅果子味牛奶(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在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有面兒咖啡店的工作人員在制作融合西餐風味的新式煎餅馃子(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pagebreak
在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有面兒咖啡店拍攝的新式煎餅馃子配咖啡套餐(6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在天津博物館的文創商店,參觀者在煎餅馃子文創產品前駐足(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和平區的一家文創商店,工作人員模擬制作煎餅馃子的過程,為顧客準備煎餅馃子玩偶(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pagebreak
天津一家便利店內的煎餅馃子機器人在制作煎餅馃子(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pagebreak
天津一家便利店內的煎餅馃子機器人在制作煎餅馃子(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pagebreak
在天津一家便利店內,顧客從一臺煎餅馃子機器人前經過(6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pagebreak
人們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吃煎餅馃子(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一名女士在挑選煎餅馃子玩偶(6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商家給顧客遞煎餅馃子(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商家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制作煎餅馃子(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拍攝的煎餅果子味牛奶(5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pagebreak
人們在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特色街區排隊購買煎餅馃子(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